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水处理 > 工程案例 > 正文

万寿公园年用雨水一万吨

更新时间:2007-12-14 18:03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 阅读:2154 网友评论0

        位于居民稠密区的北京宣武区万寿公园,把过去发愁怎样才能尽快排出的雨水,变成改善环境的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在城区出现了“绿岛效应”,使古老的园林焕发出青春。

        万寿公园原名万寿西宫,是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建的关帝庙,因位于宏仁万寿宫(清时已毁)之西而得名。万寿公园前身是一块可随意出入的街头绿地,1/3面积被散居居民和摊贩占据。1995年,宣武区园林局筹资1380万元,把这块杂乱不堪的绿地改造成本市第一座老年性公园——万寿公园。

        万寿公园绿地3万平方米,栽种各种树木1万株,绿化覆盖率79.2%,绿化用水占全园用水总量的90%以上,节水有潜力。

        要节水,就得有的放矢。万寿公园园长孙亚辉说,做好水平衡测试工作是完善本单位科学用水的一种手段,也是各用水部门计划用水考核的主要依据。通过测试,万寿公园明晰用水账,针对各部门具体情况,制定出节水方案。

        北京降雨集中在汛期,城区80%以上的雨水没有得到利用,白白流入市政管线,给城市排水造成很大压力。在市、区节水办专家的点拨下,万寿公园管理层的节水主意就打在了雨水利用上。从2004年7月开始,万寿公园用3个月时间在公园内新建雨水渗水井5个,用1500米管道将这5个渗水井沟通,建成了雨水回灌利用系统。园内的雨水管线收集地面径流,将绿地、园路的雨水引入到回灌系统,增加汛期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起到节约草地灌溉用水的作用。

        春季雨水少,春雨贵如油。怎样把小雨也留下来加以利用?万寿公园把主意打在了园内铺装的地砖上。水泥面砖结实耐用,却不美观,更不节水。万寿公园在1994年对全园道路及广场的地砖进行了改造,把水泥面砖全部更换成透气渗水砖,全园共铺装渗水透气砖6200多平方米。这种砖利于雨水渗入地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地下土壤的滋润,延长雨水湿润地被植物的时间,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笔者在万寿公园里看到,这种青灰色的渗水透气砖面略显粗糙,古朴而雅致,成为公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种渗水透气砖不仅看着美观,踩上去也感到十分舒服。孙亚辉告诉我们,为了保护这些相对松软的渗水透气砖,我们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又与各驻园单位沟通,禁止一切机动车辆入园。

        万寿公园内有座400平方米的景观水池,这座景观水池也是公园的雨水调节池。水池不仅是公园里的重要景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调节着公园里空气的湿度。每到雨季,水池可以大量收集雨水,雨过天晴之时,万寿公园的工作人员就把水池收集的部分雨水引到绿地中,用于浇灌花草树木。

        通过建雨水渗水井、铺渗水透气砖和加强对景观水池的管理,万寿公园已经做到下小雨时地面没有积水,全部通过渗水透气砖和绿地渗入地下;下大雨时,大部分雨水通过管道流入雨水渗水井和景观水池,不会给市政管线造成压力,甚至在去年7月10日下大暴雨时也没有积水。雨水这种大自然的宝贵恩赐,在万寿公园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使公园周边小环境空气更加湿润,炎热的夏季气温明显降低,开始出现“绿岛效应”。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万寿公园的雨水回灌系统向地下渗水效果良好。以前,万寿公园每年用于绿地养护水需要3.6万立方米以上;雨水利用措施投入使用以后,万寿公园每年可节约用水1万立方米。去年,万寿公园绿化用水只用了2.2万立方米,仅此一项就节省了12.32万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万寿公园年用雨水一万吨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