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膜工艺处理淮河水
更新时间:2009-07-03 17:31
来源:
作者:
阅读:1593
采用混凝和超滤膜联用的处理工艺对淮河水进行了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膜处理的浊度和COD均优于同期的自来水,对处理过程进行的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分析表明,膜能去除小分子量的非UV254类的有机物。试验期间,膜压差没有上升,表明所采用的预处理是成功的。
表1试验期间的淮河水的主要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 | 变化范围 | 平均值 |
水温(℃) | 13.7~22.9 | 15.6 |
pH | 7.3~7.7 |
7.5 |
浊度(NTU) | 40~104 | 60 |
COD‰(mg/L) | 3.6~5.36 | 4.3 |
试验期间的淮河水(淮南段)的主要水质指标和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上所示。
处理工艺流程
选择混凝+砂滤+超滤膜作为中试处理工艺。各处理单元的作用为,混凝:将水中的大部分的悬浮固体和部分有机物通过混凝形成微絮凝体:砂滤:截留混凝形成的微絮凝体,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悬浮固体和大分子有机物,提高膜通量;超滤膜:截留水中微小的絮凝体,去除水中残留的悬浮固体和有机物,进一步提高水质。
试验用膜采用日本东丽公司提供的中空纤维超滤膜,膜材质为聚丙烯腈,孔径0.01μm,截留分子量为l0万。膜组件的过滤面积为12m2。过滤方式采用终端过滤,试验的膜通量采用lm3/m2 d。
原水由原水箱通过泵进入砂滤柱,混凝剂由计量泵注入原水。混凝剂采用碱式氯化铝。投加了混凝剂的原水由下而上通过整个砂层,出水进入中间水箱,再由泵进入膜组件,膜过滤水进入出水箱。为了防止微生物在膜表面繁殖,在过滤结束前5min,计量泵自动将次氯酸钠注入膜组件,投加量为2~3mg/L。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