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实例之二:日本渡良濑蓄水池的人工湿地
渡良濑蓄水池位于日本栃木县,是一座人工挖掘的平原水库,总库容2640万m3,水面面积4.5km2 ,水深6.5m左右。这座蓄水池平时为茨城县等六县市64万人口供水,日供水量21.6万m3。蓄水池周围是渡良濑川的滞洪区,汛期时洪水由溢流堤流入蓄水池,此时蓄水池用于调洪,提供调洪库容1000万m3。
由于近年来上游用水造成生活污水以及含氮、磷的水流入,致使渡良濑蓄水池出现霉臭等水质问题。为保护蓄水池的水质,自1993年起在蓄水池一侧滞洪洼地上建人工湿地,这是一座设有人工设施的芦苇荡。将蓄水池的水引到芦苇荡,通过吸附、沉淀及吸收作用,去除水中的氮、磷及浮游植物,达到对水体进行自然净化的目的。这种净化过程循环进行,确保蓄水池水质洁净。这种净化方式类似医学对病人血液体外透析处理。芦苇具有十分好的净化功能,污染物与其茎部接触产生沉淀作用,芦苇的根部与茎部可吸收某些污染物。另外,附着在茎部上的微生物可对污染物产生吸附分解作用。
人工湿地的平面布置见图2。在蓄水池出水口建高3.5m、宽40m的充气式橡胶坝,用以控制出水口。水流经引水渠到达设于地下的泵站。其所以设于地下,是为满足景观的要求。泵站安装单机流量为1.25m3/s的两台水泵,水体加压后流入箱形涵洞,再流入芦苇荡。芦苇荡占地20hm2,最大净化水体能力为2.5m3/s。芦苇荡分为3个间隔,水流通过33个挡水堰流入。水流在芦苇荡中蜿蜒流动,以增加净化效果,遂从33处出口汇入集水池,再由渡良濑蓄水池的北闸门回到蓄水池,完成一次净化循环。人工湿地内主要种植芦苇,高2-3m,可收获用于编苇帘。此外,还种植同属稻科的荻,高度为1.0-2.5m。自1993年开始建设人工湿地,不只水质得到改善,动植物的生态系统也得到极大改善。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见表2)。
渡良濑人工湿地的人工植被从陆地到水面依次为:杞柳(水边林)-芦苇、荻、蓑衣草(湿地植物)-茭白、宽叶香蒲(吸水植物)-荇菜、菱(浮叶植物),形成了一体的生态空间。渡良濑人工湿地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芦苇荡,也成为对居民、儿童进行环保及爱水教育的场所,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观察。在这里可以看到绿头鸭、针尾鸭等禽类及芦燕、白头鹞和鸢等鸟类。
为净化渡良濑蓄水池的水体,还在蓄水池中部建一批人工生态浮岛,种植芦苇等植物,其根系附着微生物,可提供充足氧气,并通过迁移、转化水中的氮、磷等物质,降解水中有机质。浮岛还设置为鱼类产卵用的产卵床,也为小鱼设有栖身地,水中的浮游植物成了鱼饵。人工生态浮岛保证了蓄水池水质的洁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