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和好氧处理制药废水工程应用
摘要:文章介绍厌氧和好氧处理制药废水的工程应用。其中好氧为二级生物接触氧化+BAF 组合工艺。通过对废水中CODCr,BOD5,SS 等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说明该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效果好,运行稳定,操作简单。
关键词:制药废水;厌氧;接触氧化法;BAF
广东某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头孢类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外商投资企业。该公司的主要生产产品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酸、结晶形头孢呋辛酯、无定形头孢呋辛酯、头孢米诺钠,在各种原辅材料通过合成反应、水解反应、缩合反应、离心、干燥等工序产生一定量的生产废水。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如果这些废水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和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公司建立一套废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要求。
1 设计水质、水量
本工程废水设计总量为700 m3/d,处理系统 24 h 运行。日运行24 h,设计水量为29.2 m3/h。根据原水化验分析报告确定进水水质,处理后外排水水质应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其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 |
2 废水处理工艺
2.1 工艺流程
该公司生产废水的主要特点是:(1)成分复杂,含有各种天然有机污染物,中有些成份较难生物降解或能抑制微生物生长;(2)源于车间生产工序,水质、水量波动较大;(3)间歇排放,其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
2.2 工艺说明
车间废水经格栅去除较大的漂浮物质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中采用穿孔管预曝气,均衡水质、水量后由提升泵提升进入厌氧池;厌氧池中通过水解、酸化和产甲烷作用,废水中的高分子有机物被降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随后进入1#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部分污泥回流到厌氧池,以增加厌氧池的污泥浓度,1#沉淀池上清液自流至集水池,集水池中设提升泵将废水提升至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处理,同时通过鼓风机曝气供氧常溶解于水中,保证水中的氧始终满足微生物的需要,并起到搅拌的作用;经好氧微生物的吸附、分解,有机物被降解为无机盐、水和二氧化碳,污染物被降解,经一级生物接解氧化池后废水自流到中沉池,经泥水分离后上清液自流入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再进生好氧处理,同时也向池中曝气,在微物作用下污染物被进一步降解,随后废水进入二沉池再进行一次固液分离,如果上清液达标则直外排,如果上清液还不能达标则上清液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一步进行生化处理,最后上清液经清水池达标外排,曝气生物滤池定期反洗。
中沉池剩余污泥和二沉淀池全部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后用泵输送到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泥饼外运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和压滤机滤出液回流到调节池重新处理。
2.3 设计说明
(1)噪声控制:设计中,设备均为低噪音设备,因此设备产生的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太大影响。
(2)气味控制:污水处理站的气味在正常操作情况下,不会超出站区臭味控制要求。
(3)电气控制:设计范围包括新增设备的低压配电。电源由厂方提供至新增配电箱内,380 V/220 V,50 Hz。配电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接地保护系统为TN-S 系统。
(4)土建设计:土建设计按自然地基条件及类似的构筑物结构进行设计。构筑物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按地震烈度八度设防,砼抗渗等级为S6。
(5)防腐措施:本废水处理站池体之间连接管及水泵之间的连接管均采用给水UPVC 管,空气管水上部分采用镀锌钢管,水下部分采用UPVC 管。
3 主要构筑物、设备及技术参数
主要构筑物见表2。
表2 主要构筑物 |
主要设备见表3。
表3 主要设备 |
4 处理效果
该系统处理工程2008 年2 月完工并进行调试,2008 年4 月环保局监测验收,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排放标准,废水处理效果见表4。
表4 全系统进出水各项指标的监测结果 mg·L-1(pH except) |
由以上监测数据可知,该系统运行良好,去除率高; CODCr:97.7 %;BOD5:97.2 %;SS:93.6 %。经过处理后的废水的各项指标,都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5 经济效益分析
该废水处理工程总投资485 万元,运行费用1.80 元/m3 废水。
6 结论
(1)该处理工艺对进水的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好,由于水质水量的突然变化对出水基本没有影响,所以此工艺更适合于具有周期性生产的废水处理。
(2)工艺运行的实践表明,整个工程投资省、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可操作性好,运行成本适中,基本控制在 1.80 元/m3 废水。
(3)监测结果表明: 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出水达标且稳定。
(4)设计中小型工厂污水处理站时应加强自动化控制程度,以减少人工操作,避免因工作人员(非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不当造成废水处理站处理效果的不稳定。
参考文献
[1]沈耀良,王宝贞.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34-46.
[2]张自杰.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5-58. (本文文献格式:陈庆昌,冯爱坤.厌氧和好氧处理制药废水工程应用[J].广东化工,2008,35(7):114-116)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