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水澄清给水处理工艺技术
来源:上海立源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阅读:1975 更新时间:2011-03-25 09:49技术理论介绍
立源水业董事长徐立群博士在传统理论的基上,根据微水动力学原理、胶体物理化学理论,融合流体边界及边界层分离、澄清池接触絮凝和撞击流理论,提出了新的絮凝沉淀机理并形成了“微水澄清给水处理工艺技术”等多项专利成果,成功应用于市政、电力、钢铁等行业中,建设了总产值数十亿元的工程项目。
企业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优化集成,进一步研发出“高效多元强化絮凝沉淀水处理集成系统设备”,已形成工业化生产能力,并荣获“2009年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絮凝沉淀工艺是水处理工艺过程的瓶颈,微水动力学过程是絮凝沉淀工艺过程的控制因素。絮凝主要是为水中的颗粒碰撞提供流体动力学条件。在絮凝的不同阶段,依照微水动力学原理,提供不同分布密度、发生频率和峰值强度的涡旋,增加颗粒碰撞次数,提高有效碰撞率,进而形成密度大,尺度适合的矾花颗粒,从而大大提高了絮凝效率和效果。单元沉淀澄清机理提供了全新的沉淀工艺方式,该机理利用上向水流顶托作用和絮体沉淀作用,在斜板中下部形成具有自更新能力的悬浮泥渣层,这样既利用了沉淀机理,又融入了接触絮凝机理,沉后水清澈低浊。在此基础上, 立源水业自行开发、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处理设备,包括混合设备、絮凝设备、沉淀设备,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应用于国内外近百个水处理项目。
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原水涉及长江、黄河、松花江等水系,包括污染严重的淮河、运河。对于微污染原水,通过处理能使BOD、COD达到较高的去除率;在电厂中可使胶体硅达到80%的去除率;在高藻类湖泊水、低温低浊水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浊度变化快、变化大的海水预处理同样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在中水、污水的处理中,都得到很好的应用。
技术优势:
※出水水质稳定优良
沉后水浊度保证在3NTU以下,一般可稳定在1NTU左右,滤后水接近0NTU。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水质、水量变化引起的负荷改变为冲击负荷。混凝沉淀机理的突破,加上工程参数是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科学选取的,并预留有较大余量,因此较能适应水质、水量变化。
※适用水质广泛
对全国各地不同水系,各种水质时期均有工程实例。工业用水、中水、污水处理效果亦得到同行的认可。
※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建费用
基于对混凝、沉淀机理的深刻认识和实践,本工艺混凝时间可缩短至5-8min(受原水条件影响),设计推荐8-12min;沉淀池上升流速最大可达3.5-4.0mm/s,设计推荐采用2.5-3.0mm/s。
由于设计参数较传统工艺成倍提高,本工艺占地一般可节约30%—50%,相应土建费用节省30%—50%。
※用于改造工程,可成倍提高水量,保证水质
用于改造工程,可改善出水水质,并提高产水量1倍以上,改造费用仅需新建同等规模处理单体的1/5~1/10。
※制水成本低,运营费用节省
与传统工艺相比,节省投药量30%以上,节约滤池反冲洗水量50%,设备使用年限超过20 年,折旧率低,制水成本大大降低。
※设备安装方便,启动、运行操作简单
设备安装最多需15天,安装完毕根据水质确定絮凝剂种类和投药量后,启动系统即可进入正常运转。人工操作一人即可,也可无人值守,设定参数自动运行。
※工期短、见效快
合同签订后,从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到运行仅需2~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