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腾环保网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度:3519 活跃度:7 谷腾指数:3606

创业内第一品牌 建百年龙净环保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 阅读:3594 更新时间:2009-04-09 14:58

—访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炜

专业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净环保”)几乎与中国环保产业同龄。从1971年建厂时只有5万元资本金和7个人的一个山区小企业,发展到今天销售额近30亿元、净资产8.8亿元、员工4000多人的大型环保企业和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388),龙净环保不但经历了中国环保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全过程,而且代表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是什么力量让龙净环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长盛不衰呢?前不久,《中国环保产业》杂志记者专访了该公司总经理黄炜先生。

福建龙净环保公司总经理黄炜

1983年,20岁的黄炜来到龙净环保工作,他先后任技术员、技术服务科科长、营销处处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直至总经理等职,与龙净环保一同奋斗了25年,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龙净人。

2005年,黄炜以突出的成绩荣获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授予的“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贡献奖”;2006年,被福建省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荣获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等部门授予的“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期间,黄炜作为龙岩站的火炬手,代表全体龙净人举起了像征荣誉的奥运圣火。

记者面前的黄炜,同许多原本从事技术工作的企业家一样,文质彬彬,谦虚内敛,不擅言辞,但总是以敏锐的观察、清晰的思路主导着谈话。

科技化生存

龙岩,这个地处闽西大山中的革命老区,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型工业一度占到全市工业比重的75%。而龙净环保这个非资源型企业却选择了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从成立之初就注定只能走一条科技化的生存发展之路。

回顾龙净环保30多年的发展历程,黄炜将成功的经验归纳为:专注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领域,坚定不移地实施技术领先战略,牢牢占据技术制高点,依靠“不断创新”的企业核心理念,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建厂之初,龙净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在国内率先将可控硅技术应用于电除尘供电装置,开发了我国第一代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可控硅自动调压电源产品。20世纪80年代,龙净人在国内首先实现电除尘高压供电的多功能控制及微机控制,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的电除尘低压控制系统和脉冲供电装置;90年代,他们在国内首先实现了电除尘器的计算机智能控制和网络控制,他们通过技术引进开发生产的BE型电除尘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世纪伊始,龙净环保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逐步完善了除尘、烟气脱硫和气力输送三个主导产品系列,进一步确立了在国内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30多年来,通过一代又一代龙净人的不懈努力,龙净环保先后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0多项,被评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环保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首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产品出口至日本、伊朗、巴西、印度、泰国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名符其实的龙头企业。

大手笔的科研投入

用黄炜的话来说,龙净环保在科研投入上一向是“大手笔”。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引进肯花钱、花大钱,是龙净环保能够在环保产业这个跨多学科、多技术门类的新兴领域始终保持技术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1年以来,龙净环保将每年销售收入的3%~5%用在了科技研发上,其中仅脱硫技术引进入门费一项就达3000万元。2007年,龙净环保更是在研发上投入了5400多万元巨资。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龙净环保将最大的自由度留给了一线的科研人员。每个技术开发项目立项之时,公司都要与科研人员签订开发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项目负责人可自由支配科研资金,只要你能按时按质拿出科研成果,公司不干涉课题组的经费使用。而对于科研人员拿出来的科研成果,公司还另外“论功行赏”,根据产生效益大小,在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公司科技创新大会上给予重奖,最近的一次,科研人员奖金最高的一笔拿到30万元。

创新的团队

龙净环保拥有一支6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其中包括教授级专家10多名、博士4名、高级工程师80多名、工程师160多名。

怎样将这支600人的团队打造成为一支真正高水平、高效率的研发团队?在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方面,龙净环保是下了功夫的。

龙净环保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把智力创造作为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开发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鼓励科技创新人员积极承担课题。同时,龙净环保还鼓励研发人员、车间技术人员,甚至是普通工人,都要对每个产品性能、每道工序流程进行思考、提出建议。对被采纳的建议,公司不但在物质上给予重奖,而且还用创新者本人的名字对创新成果进行命名。如:“张原式双维振打电除尘器”、“郭俊式超微火花控制”、“增安式偏心振打结构”等,其中“张原”、“郭俊”、“增安”都是创新者本人的名字。这种特别的创新成果命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龙净人的发明创造热情。

龙净环保不但重用青年科技人才,而且还以开放的心态,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流的专家、博士和学科带头人。如龙净环保干法脱硫技术的带头人为曾任清华大学化工系讲师、实验室主任和澳大利亚国家散料处理与颗粒技术中心研究员的易江林博士,气力输送技术的学术带头人为曾供职于代表世界气力输送实验技术最高水平的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的潘仁湖博士。一大批海内外顶级专家和优秀人才的加入,使龙净环保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国家级环保技术中心

2004年,龙净环保的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认定为全国首批11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龙净环保成为我国环保行业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黄炜将技术中心比作龙净环保在整个产品设计、开发、应用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核心,是龙净环保在技术研发的基地和大本营。

龙净环保的研发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公司的核心研究部门,由除尘电控、本体、脱硫、物料输送等多所专门设计研究院所共同构成,面向中长期市场和潜在市场,开展前瞻性的技术预研,并负责新产品的开发,是龙净环保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主要机构。第二个层次由各产品线的事业部和工程部组成,面向已经成熟的市场,负责产品的推广应用,并针对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量体裁衣,进行变型设计。第三个层次由生产、现场安装、调试服务和产品检测等末端部门构成,负责在产品的制造、销售和现场使用过程中控制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完善产品技术性能,对产品进行细节改进,现场帮助用户掌握设备,并提供维修服务等支撑。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为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制造、安装、现场投运,再到售后服务全过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给科研生产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龙净人还在技术中心建起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硬件设施,拥有了完备的电除尘器及其配套高压电源、脱硫、气力输送等试验装置,包括世界最大规模的2000m2电除尘器模拟电场、15m高的电除尘器阳极板振打试验装置和电除尘器阴极振打试验装置、电除尘器气流模拟试验装置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由于我国环保技术起步较晚、起点不高,发展相对滞后,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经验,引进技术也就成了中国环保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龙净环保也不例外。

熟悉环保行业的人都知道,有些进口设备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使用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多是因为,国外产品配置比较豪华,对工况要求较高。而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用户对设备的要求是结实耐用,不但要经得起折腾,成本还得尽量低。所以引进技术的国产化,既要根据国内的工况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又要把一些昂贵的豪华装置改成简洁却不失有效的装置。

让黄炜引以自豪的是,通过潜心摸索,吃透设计原则,融入自己的设计思想,加上自有专利技术的创新改进,龙净环保现在的除尘和脱硫技术都有自己鲜明的技术特色,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初引进的国外母体技术水平。

例如,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是龙净环保从德国鲁奇公司引进的。近年来,龙净环保的科研人员在德国技术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多项改进,同时申请了三项国家专利,最终成果应用在世界上最大的干法脱硫项目—山西华能榆社电厂2×300MW机组上。结果,德国鲁奇公司反倒派人向龙净环保学习这方面的特色技术。

又如,龙净环保著名的顶部电磁锤振打式(BE型)电除尘技术源自美国GE公司。在BE型电除尘器国产化研制和推广的过程中,龙净人采用自己的专利技术进行关键性的改进创新,使产品性能达到当时国际顶部振打式电除尘器的先进水平,BE型电除尘器因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国内外同行赞誉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现在,龙净人又将美国流派的顶部振打技术和欧洲流派的侧部振打技术进行集成创新,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顶部和侧部两种技术结合的新一代产品BEL型电除尘器。

“理解”环保产业

中国环保产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潮起潮落,大浪淘沙,却总有越来越多的新企业为这个行业带来新鲜血液。而龙净环保则是少数自始至终的行业领跑者之一。

黄炜认为,一个企业在环保产业中,能不能持续生存下去,能不能做强做大,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能否正确“理解”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政策拉动性。环保的市场对于污染企业来说,不是主动需求,而是被动需求。其他行业的产品,如果企业研发实力强,产品技术指标先进,功能齐全,质量过硬,就会有市场。但环保产业则不同,客户的需求取决于国家的强制政策,就是要满足国家的排放标准。环保设备性能再先进,功能再齐全,质量再好,如果不能有效地降低客户的采购和运行成本,客户也就没有充分的理由一定要使用所谓的先进产品。这里就有一个技术先进性与技术适用性的关系。只有很好地把握了技术先进性与技术适用性的关系,才能在环保行业中找到生存空间。

黄炜说,龙净人从来不认为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有对立。不是说先进的东西就一定昂贵,适用的东西就一定便宜。最好的技术,应该是又先进又适用的,这也是龙净人奋斗的方向。例如,龙净环保开发成功的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综合了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的优点,性能提高了很多,而运行成本反而有所降低。这才是真正符合环保行业市场需求的先进产品。

利润薄,是环保产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30多年来,国家对环保产业的资金投入是很有限的,主要靠业内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而环保产业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行业整体利润已经非常微薄。这就决定了环保产业真正赚大钱的企业并不多,龙净环保也是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多年的奋斗和积累才形成现在的企业规模及实力的。人们常说,环保产业像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有些局外人,听说环保产业是个朝阳产业,就费尽周折转行进军环保产业,结果没几年下来,发现环保产业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有的甚至连企业生存都成问题,最后不得不退出环保领域。

环保产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有独特的技术周期。不同的技术,其生命周期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技术,在不同时期投入的情况也不一样。

由于环保是一个典型的政策拉动型市场,环保企业必须根据国家环保政策的走向来决定投入的步骤。而国家环保政策的制订,也要考虑诸多复杂因素,比如说,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国家生态和环境的容量、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环保技术的支撑能力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环保政策的制订。

技术研发的投入是有周期的。面对一项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技术,如果投入太迟,自己的技术还没成熟,市场就已经启动甚至迅速进入高潮,那么市场份额势必会被别的企业占领。但如果投入过早,技术成熟了,而市场迟迟不启动,投资长时间见不到效果,这对大多数资本实力不够雄厚的国内企业来说,也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只有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才能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龙净环保多年来在技术研发等领域的正确决策,依靠的是细致深入的市场调研。这种市场调研,龙净环保没有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而是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的。凭着在环保行业30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对自身实力的正确认识,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正确理解,龙净环保总是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

以脱硫技术为例。1991年,我国首台进口国外设备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投运,但受制于进口设备高昂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市场难以形成规模。但是,龙净环保敏锐地注意到了潜在的巨大市场,开始组织技术部门跟踪国际上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整个前期跟踪和预研持续了十多年。2000年,我国通过了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火电厂污染物的排放限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龙净环保正式决定引进脱硫技术,由于前期预研等准备工作充分,技术引进工作进展顺利。2002年,龙净环保完成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和人员培训工作,进入到样机研制阶段,做好了大规模应用前的准备工作。

而就在2002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从2003年开始,通过发改委审批的新建火电厂,燃煤含硫量在0.7%以上的,必须安装烟气脱硫设施。2005年1月的“环保风暴”中,原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十五”计划重点火电厂脱硫项目的进展情况,公布了46家尚未启动脱硫项目的火电厂名单,要求加大对火电厂脱硫的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005年7月1日,二氧化硫的排污费从每当量0.4元上调到每当量0.6元。多项政策的综合作用,使脱硫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龙净环保的脱硫技术可谓恰逢其时。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整毕竟是不可预期的。只有不断加强科研投入,不断完善产品线,真正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才能更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目前,龙净环保已经完成了脱硝、烧结机脱硫等具有潜在大规模应用前景的技术储备,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竞争中又一次站在了制高点上。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7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不断上涨,整个电除尘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电除尘行业有一个特点,企业与客户签订的都是固定价格合同,而从合同签订到最后完工一般有至少两年的时间差。因此,从2007年持续到2008年的这一轮价格上涨压力就完全压在了电除尘企业的肩头,不少企业近几年的利润全都赔进去了。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开始撑不住了,因无法承受巨大的钢价压力,宁可放弃合同,承担违约金,从此退出市场。而龙净环保这样的大型企业,虽然依旧坚守着合同的承诺,但由于业务量大,用钢量大,体会到的这种困难和压力也格外沉重。

黄炜认为,在行业性的困难面前,更考验各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综合抗风险能力。因此,龙净环保一方面与客户开展积极协商寻求解决之道,另一方面,也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渠道积极反映情况,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尽管这一波又一波的钢材涨价让龙净环保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感觉到压力巨大,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认为这会给龙净环保的长远发展带来根本性的挫折。

对于龙净环保的抗风险能力,黄炜非常自信。他说,龙净环保是完全市场化生存的上市公司,决策层多年来一直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在市场化生存的能力方面,平时锻炼的体质还不错。龙净环保30多年来,风风雨雨经历了很多,每经历一次,龙净环保的体质就增强一分,龙净人对未来的信心也就更坚定一分。

建百年龙净环保

黄炜在接受采访过程中用得最多的词就是“专注”。他不但将龙净环保30年的发展成功经验总结为“专注”,而且将公司“创业内第一品牌,建百年龙净环保”的发展战略也解释为“专注”,龙净人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环保主业不动摇”。

黄炜戏称龙净人是用“笨一点”的方法做事,就是老老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改革开放初期,可能一条信息,一个政策就能使得一个企业脱颖而出。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的高度发达,企业偶然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小。而龙净环保历任领导在这一点的认识上面,都出奇地一致,都强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要首先把看家的本领练好。

在这里,说个小事例,龙净人做事的认真程度可见一斑。

记者曾经有幸陪同原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副司长、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陈尚芹参观过龙净环保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部门。一尘不染的技术资料室里,整齐地排列着高大的资料柜,四五名资料员正在门口的工作台上安静地工作。当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技术资料时,资料员就可以根据索引从成排的资料柜里迅速找到相应的资料。每一种产品的每一张图纸、每一次改进,都能快速地找到原始材料。陈会长对龙净环保这种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技术资料管理工作赞不绝口。

应该说,作为一个制造型企业,要求资料管理严格规范,图纸要存档,更改要备案,领用要登记,归还要监督,这都属于基本的要求。但是,龙净人坚持30多年,把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地做好,就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在工程技术快速更新的今天,一些企业比较浮躁,往往认为现有的技术过几年就淘汰了,就成了废纸了,没有保留的必要。前不久,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为了维护广大会员企业的权益,与国外某公司展开一起专利权诉讼,在收集证据的阶段,有关工作人员就常常感慨,要找到一份10多年前完整的工厂技术图纸是多么的不容易。此外,在执行中国环保产品认证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也发现,一个技术资料齐全这么简单的要求,竟也能把有的企业难住。而这一切,对规范的现代企业而言,本应是完全不成问题的一桩小事。

对此,黄炜认为,龙净环保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种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就自然包括了技术资料管理。龙净环保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与国外高水平的企业相比,只能说做的还过得去,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龙净环保之所以能够在群雄逐鹿的环保行业中走到今天,并且不断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认真做事,不抱任何侥幸心理,不急功近利的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龙净人创造出了我国环保产业的诸多第一:

第一个研制出电除尘器整流变压器高压硅堆。

第一个研制成功可控硅自动控制高压硅整流产品。

第一个将集成电路应用于可控硅自动控制产品。

第一个实现电除尘高压控制系统一机多功能性能。

第一个成功地将超高压供电技术用于铅烧结的粉尘回收。

第一个实现水泥行业煤磨电收尘器的临界火花控制功能的运行。

第一个实现电除尘器高压控制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第一个研制成功电除尘器脉冲供电装置,实现真正意义的脉冲供电。

第一台高阻抗型高压硅整流变压器。

第一套电除尘器多功能低压操作控制系统。

第一家电除尘行业机电一体化企业。

第一个开发成功顶部电磁振打电除尘器,开创了国内顶部振打流派先河。

第一个研制成功电磁锤振打器,并获得专利。

第一个研制成功IPC智能化计算机电除尘器控制系统,实现除尘器闭环智能控制。

第一个开发成功吊打分开式新型清灰结构,并获得专利。

第一个开发成功电袋式新型除尘器结构,首次将电除尘与布袋除尘技术有机结合。

第一个开发成功集顶部振打技术与侧部振打技术于一体的BEL型除尘器。

第一个将干法脱硫技术应用于30万kW机组工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干法脱硫机组。

第一个环保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

正是凭着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龙净人将要打造一个中国的百年环保品牌。


关于“创业内第一品牌 建百年龙净环保 ”评论
邮箱: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工程案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