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腾环保网

清华同方水务工程公司

关注度:819 活跃度:3 谷腾指数:907

饮水中纳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来源: 阅读:1261 更新时间:2008-12-26 14:19

1. 膜技术

  虽然饮用水水厂采用膜分离技术的历史只有约40年,但是随着饮水水质标准的提高,特别是对水中日益增多的致病微生物与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包括消毒副产物)等限值的严格要求,使得膜技术在饮水处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常见膜法饮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见表1。对于反渗透和电渗析技术,由于它们完全脱盐的性能,除了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之外,不推荐用于饮水净化。

  从表1可知,微滤、超滤对浊度、胶体和细菌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对色度、无机物、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与其他技术,例如化学药剂(絮凝剂、氧化剂)、粉末活性炭相结合的组合工艺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在这些膜技术当中,纳滤膜在0.35-1MPa的操作压力下对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很高的去除效果,同时选择性的去除一些溶解性离子。纳滤的作用实际相当于一般概念的高级处理,如臭氧-活性炭、粉末炭-微滤或超滤等,可以认为以纳滤为核心的组合技术是优质饮水净化的最佳实用技术。

2. 纳滤的概念

2.1 定义纳滤膜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型膜技术。通常,纳滤的定义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
  2) 孔径在1nm以上,一般1~2nm;
  3) 截留分子量在200~1000道尔顿;
  4) 膜材料可采用多种材质,如醋酸纤维素、醋酸-三醋酸纤维素、磺化聚砜、磺化聚醚砜、芳香聚酰胺复合材料和无机材料等;
  5) 一般膜表面带负电;
  6) 对氯化钠的截留率小于90%。

 
 


关于“饮水中纳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评论
邮箱: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工程案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