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投资遇冷 环保接棒
中国的新能源企业正在遭遇一场危机。从国内情况来看,市盈率越来越低、整体状况不佳,5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海外情况也不容乐观,行业整体动荡,很多中国企业出现诚信危机,得不到投资人青睐,很多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甚至开始考虑退市途径。
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问题多多,该领域的投资增速也逐渐放缓。有数据显示,2005~2006年期间,80%~90%资金都投入到新能源领域,但近一两年新能源投资资金只占30%左右。
在这样的背景下,环保领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最近举行的第五届清洁技术投资峰会上,一些私募股权基金的代表对新能源投资表示出明显的谨慎态度,却明确表示更关注土壤修复等环保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曾指出:全国1/6的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经济越发达,土壤污染越严重。例如,广东省仅有11%左右的耕地未受重金属污染。
面对巨大的市场,环境修复是否能接棒新能源成为下一个投资金矿?
新能源潜力将尽?
2005~2006年,一轮太阳能大发展的热潮造就了十几家海外上市的国内太阳能公司,也让新能源投资一下热了起来。不过,近一两年来市场却稍显沉寂,除了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数量减少,很多上市企业的市场估值也大幅降低,让很多投资人大呼上当。
尤其是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市场大幅缩水,很多政府削减了补贴,包括尚德、英利在内的中国企业面临巨大压力。而由于国内市场的发展暂时无法弥补欧洲市场损失,促使新能源投资人开始思考:这个领域里还有没有进一步投资的机会?
圆基环保资本董事郭东军指出,现在去美国上市的新能源公司越来越少,大部分将目光瞄向国内创业板和中小板,再配合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给国内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前中国太阳能公司到海外上市,跟投资人之间沟通信息不对称,让资本市场很难对企业有合理的估价,现在本土资本市场发育更加成熟,对国内企业,尤其是新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来说,是非常好的推进。”郭东军说。
而在新能源技术中,郭东军更看好太阳能技术,尤其是光热发电、聚光太阳能等需要几年培育期的新型技术。他指出,最早投资无锡尚德的几家投资公司也是在整个太阳能市场爆发之前就已经潜伏进去,最后才得到了最大的投资回报,“我们也希望能够捕捉到这样的机会,参与到这个行业更早期的发展中来”。
WestlyGroup大中华区总裁陆景锴则表示,行业中的不良企业终究会被驱除出去,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形象必将重振。“这肯定是比较严寒的一个冬天,但并不代表我们所做的投资都没有希望退出。”
土壤修复潜藏商机
“中国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土壤破坏非常严重,今天我们不管吃素还是吃荤都会出问题,目前已经有些企业正在尝试有机土壤修复,我们特别关注这块技术。”陆景锴说。在他看来,中国作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有大量土地需要修复,市场巨大。
实际上,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曝出,但是,我国环保市场却始终发展得“不紧不慢”。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环保市场较小,没有较大规模的公司,更没有专门做土壤修复的公司。
2011年底,《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优先实施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郭东军表示,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和政府政策力度的加大,环保市场将非常有机会。
环保市场破局首先将面临技术门槛问题。郭东军举例说,过去5年,我国水处理行业虽然融资环境和商业模式有所改变,但技术创新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普遍存在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新能源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实质上是由技术推动的,环境治理在技术上还需要更大突破。”
另外,由于环境治理的服务对象往往是政府,这也限制了行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难以出现全国性龙头企业。
郭东军指出,我国行政力量强大,政府系统内有些环境治理的公司实际上已经瓜分了市场。其次,环保市场需要政府资源,因此企业以区域性公司为主,全国性公司屈指可数。但他同时表示:“随着技术和市场成本竞争的推动,这个行业未来一定会有整合,我相信会出现全国性龙头企业。”
陆景锴则强调,虽然政府是比较大的门槛,但很多政策正在改变,最后买单的不一定是政府。例如,中石油、中石化已经被要求在干枯油井附近进行环境修复。
“这已经是现成的市场。政府如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层面都有比较明确的、能够贯彻的做法,我相信未来迟早还是要走向由企业来买单的市场环境。”陆景锴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