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知识堂 > 正文

科学治污,助力化工废水治理提标与改造

更新时间:2018-10-16 09:5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3364 网友评论0

淮河下游河网水体西起洪泽湖,东至黄海,北至废黄河南岸,南至苏北灌溉总渠北岸。流域范围内以淮河入海水道作为干流,涵盖江苏省苏北淮安和盐城两市,流域面积64600km2。2010年以来,随着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治污力度的不断加强,大量排污企业向苏北转移,造成该区域内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水生态功能退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流域范围及近岸海域的水生态安全。为此,2013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就“淮河下游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课题进行了立项,旨在为解决该区域内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在课题行政责任单位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协调下,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爱杰研究员带领的科研攻关团队,联合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及江苏省水文与水资源勘测局,发挥学科交叉优势,针对淮河下游区域污染物负荷主要来源于重污染支流汇入、面源污染物输入以及分散污染源直排的特点,提出了以“强化控源、梯级控污、多目标管理”为核心理念的污染负荷削减与河流水质改善整体技术路线。  

作为课题参与单位,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承担了子课题四:入河分散污染源强化源头控制与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编号:2014ZX07204-005-1,该子课题负责人是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戴建军。  

子课题四主要围绕淮河下游入河污染负荷及排污总量较大的重污染区域——江苏省阜宁澳洋产业园,以及部分不具备纳管条件的区域,针对受纳河流COD、氨氮等主控污染物超标问题,以复杂工业废水控氮减碳、提标增效为研究目标,开发并应用组合“物化-生化-物化”三级集成工艺与示范,并开展源头控制与综合治理系统的优化运行、标准化管理方案研究,实现COD、氨氮等主控污染物以及复杂难降解污染物的深度控制、协同减排与总量削减。经过四年的研究与开发,共形成两项关键技术:1、新型Fenton氧化-强化厌氧水解酸化-A/O耦合控碳脱氮组合技术;2、臭氧接触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脱碳组合技术。该子课题共发表专业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该技术顺利在阜宁县工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应用并建立1万吨/天示范工程,强化工业污水前端的纳管监控体系,采用适当的强化预处理技术,优化中段的生化运行效率,并采用深度处理臭氧耦合生物活性炭滤池对尾水中难降解顽固多环、杂环类、含氯苯环类大分子物质进行处理,保障尾水达标排放。示范工程的实践证明,该类组合技术可稳定确保园区大型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中主控指标COD、氨氮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课题承担单位积极推广本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推广工业污水的深度处理及提标改造组合工艺技术,并已对安徽省某经济开发区化工集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3万吨/天新建项目提供应用组合“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前预处理+生化处理+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的“物化-生化-物化”三级集成工艺技术报告,同时对江苏某精细化工园2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利用前端Fenton氧化废水预处理技术,中段生化强化处理系统技术,末端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颗粒床尾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物化+生化+物化”的三级组合技术,并提供了技术改造方案,目前项目正在推进当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科学治污,助力化工废水治理提标与改造 ”评论
邮箱: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