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含氨污水常规处理方法简介

更新时间:2008-08-22 08:59 来源: 作者: 阅读:5601 网友评论0

        目前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物理方法有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化学法有离子交换法、空气吹脱、化学沉淀法、折点氯化法、电渗析、电化学处理、催化裂解;生物方法有多种形式。生物处理法有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主要工艺有:A/O法、氧化沟法、SBR法、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等。

        物理化学法

        (1)空气吹脱法

        空气吹脱法是使水作为不连续相与空气接触,利用水中组分的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间的差异,使氨氮转移至气相而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通常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的状态保持平衡而存在(NH4++OH-→NH3+H2O)。将废水pH值调节至碱性时,离子态铵转化为分子态氨,然后通入空气将氨吹脱出。

        该法适合于高氨氮废水的预处理,脱氮率高、操作灵活、占地小,但NH3仅从溶解状态转化为气态,并没有彻底除去。当温度降低时,脱氮率急剧下降,因此不适合在寒冷的冬季使用;同时容易受吹脱装置大小及长径比例、气液接触效率的影响;装置及管道时间长久易产生CaCO3沉淀。该法需不断鼓气、加碱,出水需再加酸调低pH。因此,投资和处理费用比较高,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目前该方法在实际应用(尤其在较大处理水量的工程上)很少。

        (2)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法是将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在该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较低,而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折点氯化法除氨的机理为氯气与氨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其反应方程式为:NH4++1.5HClO→0.5N2+1.5H2O+2.5H++1.5Cl-。N2逸入大气,使反应源源不断向右进行。加氯比例:Cl2与NH3-N质量之比为8:1-10:1。当氨氮浓度小于20mg/L时,脱氮率大于90%,pH影响较大,pH高时产生NO3-,低时产生NCl3,将消耗氯,通常控制pH在6-8。

        此法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脱氮率高、设备投资少、反应迅速完全,并有消毒作用。但液氯安全使用和贮存要求高,对pH要求也很高,产生的水需加碱中和,因此处理成本高。另外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

        (3)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之与废水中的某些溶解性污染物质发生反应,形成难溶盐沉淀下来,从而降低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浓度的方法。整个反应pH值的适宜范围为9-11。此法可去除氨氮、重金属及某些大分子有机物,常与其它处理技术组合,既适用于反渗透、活性炭吸附等深度处理的预处理,也可用于生化处理的须处理或深度处理。絮凝剂常用FeCl3、Al2(SO4)3和阴阳非离子型聚合物。

        此法对氨氮的去除率很高,可达90%以上,但费用比吹脱法高,产生的污泥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当其用于脱氮预处理时,也可采用PO43-类物质,污泥可作肥料使用,故有很大的灵活性,但药剂费用比较贵。已用该法处理垃圾渗滤液(NH4+-N浓度为1500mg/L),去除率为96%。

        (4)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是指在固体颗粒和液体的界面上发生的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法采用无机离子交换剂沸石作为交换树脂,沸石具有对非离子氨的吸附作用和与离子氨的离子交换作用,它是一类硅质的阳离子交换剂,成本低,对NH4+有很强的选择性。pH=4-8是沸石离子交换的最佳范围。当pH<4时,H+与NH4+发生竞争;pH>8时,NH4+变为NH3而失去离子交换性能。

        离子交换法具有投资省、工艺简单、占地小、操作较为方便、温度和毒物对脱氮率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中低浓度的氨氮废水(500mg/L),对于高浓度的氨氮废水,会因树脂再生频繁而造成操作困难。离子交换法去除率高,但再生液为高浓度氨氮废水,仍需进一步处理。常用的离子交换系统有三种类型:固定床、混合床、移动床。

        (5)液膜法

        液膜法去除氨氮的机理是:氨态氮(NH3-N)易溶于膜相(油相),它从膜相外高浓度的外侧,通过膜相的扩散迁移,到达膜相内侧与内相界面,与膜内相中的酸发生解脱反应如下: NH3+H+→NH4+。

        (6)电渗析除氨氮

        电渗析是一种膜法分离技术,它利用施加在阴阳膜对之间的电压去除水溶液中溶解的固体。在电渗析室的阴阳渗透膜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当进水通过多对阴阳离子渗透膜时,含氨离子及其它离子在施加电压的影响下,通过膜而进入另一侧的浓水中去,并在浓水中集聚,因而从进水中分离出来。

        (7)催化湿式氧化法

        催化湿式氧化法是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空气氧化,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分别氧化分解成CO2、N2和H2O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的目的。具有净化效率高(废水经过净化后可达到饮用水标准)、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少等特点。

        (8)土壤灌溉法

        土壤灌溉是把低浓度的氨氮废水(<50mg/L 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来使用,既为污灌区农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又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提高了水资源利率。但用于土壤灌溉的废水必须经过预处理,去除病菌、重金属、酚类、氰化物、油类等有害物质,防止对地面、地下水的污染及病菌的传播。

        (9)循环冷却水系统脱氨

        循环冷却水系统由冷却塔、循环泵和换热设备组成,它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具有合适的水温、长的停留时间、巨大的填料表面积、充足的空气等优良条件,可促使氨氮的转化。氨氮主要是在冷却塔内得以脱除,其中80%为硝化作用,10%为解吸作用,10%为微生物同化作用,三种作用综合影响,但以硝化作用为主。本法适宜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循环冷却水系统兼用脱氨不需增加费用就可使废水处理达标,具有双重效益。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必须要考虑系统内生物膜的形成对热交换效率、水质稳定等造成的影响。

3.5.1.2生物法

        生物法生物脱氮法可去除多种含氮化合物,总氮去除率可达70%-95%,二次污染小且比较经济,因此在国内外运用最多。以下介绍主要的几种生物脱氮机理和方法。

        (1)传统硝化反硝化

        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脱氮处理过程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的基础上,硝化阶段是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的过程;反硝化阶段是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只有当废水中的氮以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形态存在时,仅需反硝化一个阶段。A/O法、SBR法、氧化沟等工艺就属于传统脱氮工艺,都可实现生物硝化和反硝化。

        (2)短程硝化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又称亚硝化反硝化,把硝化反应过程控制在氨氧化产生NO2-的阶段,阻止NO2-进一步氧化,直接以NO2-作为菌体呼吸链氢受体进行反硝化。此过程减少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然后硝酸盐再还原成亚硝酸盐两个反应的发生,降低了需氧量、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的投入量,降低了能耗和运行费用。短程硝化反硝化与传统的生物脱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对于活性污泥法,可以节省25%的供氧量,降低能耗;②节省反硝化所需碳源40%,在C/N一定的情况下可提高总氮(TN)的去除率;③减少污泥量可达50%;④减少碱耗;⑤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减少反应器容积。实现短程硝化与反硝化的关键是抑制硝化菌的活性而使NO2-得到累积。影响硝化菌活性及NO2-累积的因素有自由氨、pH、DO、温度等。

        完全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尚处于机理研究阶段,由于受控制条件限制,目前在应用上尚处于实验室研究或小试阶段,在工程应用上目前尚无报道。

        (3)厌氧氨氧化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简称ANAMMOX)是指在厌氧条件下,以Planctomycetalessp为代表的微生物直接以NH4+为电子供体,以NO2-或NO3-为电子受体,将NH4+、NO2-或NO3-转变成N2的生物氧化过程。该过程利用独特的生物机体以硝酸盐作为电子供体把氨氮转化为N2,最大限度的实现了N的循环厌氧硝化,这种耦合的过程对于从厌氧硝化的废水中脱氮具有很好的前景,对于高氨氮低COD的污水

        由于硝酸盐的部分氧化,大大节省了能源。目前推测厌氧氨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中一种是羟氨和亚硝酸盐生成N2O的反应,而N2O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氮气,氨被氧化为羟氨。另一种是氨和羟氨反应生成联氨,联氨被转化成氮气并生成4个还原性[H],还原性[H]被传递到亚硝酸还原系统形成羟氨。第三种是:一方面亚硝酸被还原为NO,NO被还原为N2O,N2O再被还原成N2;另一方面,NH4+被氧化为NH2OH,NH2OH经N2H4,N2H2被转化为N2。厌氧氨氧化工艺的优点: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硝化反应的充氧能耗;免去反硝化反应的外源电子供体;可节省传统硝化反硝化反应过程中所需的中和试剂;产生的污泥量极少。厌氧氨氧化的不足之处是:到目前为止,厌氧氨氧化的反应机理、参与菌种和各项操作参数不明确。

        (4)曝气生物滤池(Gaia-BAF)生物处理工艺

        该工艺是固定化微生物与曝气生物滤池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在Gaia-BAF反应器中投加占曝气池有效容积的从10%-60%的微生物载体,微生物大量的附着并固定于其上,通过附着的微生物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各级Gaia-BAF反应器中,通过培养不同的特效菌种,来达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载体材料表面所生长的生物量通常为18-25g/L。Gaia-BAF的曝气器位于反应器下部,系统在曝气运行过程中,进入载体内部的氧气逐渐减少直至氧气消耗完毕,这样使每一个载体内部生成良好的缺氧区、兼氧区和好氧区,使得载体的内部形成无数个微型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器,因而可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发生氨氧化、硝化和反硝化联合作用(可能存在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详尽的机理目前有关科研单位正在研究中),从而达到对氨氮去除目的。该工艺有关科研单位进行过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工程实例。
综上所述,氨氮去除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有时需要采取多种技术的联合处理,才能取长补短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而且由于不同废水性质上的差异,我们必须针对不同工业废水的性质,以及它所含的成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选择和确定处理技术及其工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尽可能的选择高效、经济、稳定的方法处理氨氮废水,避免二次污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含氨污水常规处理方法简介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