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专栏

更新时间:2009-06-10 15:05 来源: 作者: 阅读:1051 网友评论0

环境保护部成立

2008年3月15日,为加大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力度,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组建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的主要职责为拟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协调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等。在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环境保护部是唯一从直属机构调整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机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组建环境保护部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对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2008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首批印发了《环境保护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新“三定”强化了职能配置,重点是转变职能,取消和下放了有关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技术性、事务性工作,进一步理顺了部门职责分工,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职能;新增了部总工程师、核安全总工程师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环境监测司、宣传教育司等3个内设机构,增加人员编制50名,行政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大基础性战略工程进展顺利

污染源普查、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和“水专项”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进展顺利,指导当前谋划长远的作用初步显现。

2008年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入了关键的入户调查阶段。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共同努力,着力抓好人员培训、入户调查、督促检查、技术核查、审核把关等五个环节,将统一印制的各类普查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手册》、《工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系数手册》直接递送至县级普查机构;培训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数据录入员等50余万名,完成了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入户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已基本完成。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环境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以及“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系统管理,综合整治;民生为本,分级推进;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战略方针,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为完善环境管理机制,理清“十二五”环保工作思路,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支撑。

水专项全面启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正式批复水专项实施方案。“十一五”(2008-2010)实施计划和2008年度实施计划编制完成,水专项的33个项目、238个课题中,2008年启动21个项目,含105个课题。财政部组织对水专项2008年启动项目进行了评审,审定2008年水专项中央财政支出预算4.80亿元,并拨付了首批启动经费1.44亿元。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批示,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设立有关部门、军队、武警部队和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救援组、预报监测组、医疗卫生组、生活安置组、基础设施组、生产恢复组、治安组、宣传组等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环境保护部对重灾区的绝大部分县、乡镇的工矿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境保护设施的受损情况进行了考察,指导灾区抗震救灾工作,防止各种次生污染发生。

环境保护部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在保证灾区环境安全方面取得成效。一是制定了关于饮用水源保护及水质监测、医疗废物处置、过渡性安置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清理等37份应急技术指南和规范性文件,为灾区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二是及时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及时防控次生环境污染。围绕核与辐射安全和饮用水安全,重点排查化工石化企业、核设施及放射源、化工原料及油库、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尾矿库、饮用水源地等,排查企业10237家,对排查发现的重大环境隐患均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未造成重大环境影响。三是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掌握灾区环境状况。迅速制定了“地震灾区环境应急监测方案”,抽调21个省市480多名人员,对灾区饮用水源地、地表水、环境空气、污染源、生态进行持续监测。四是着手开展灾后重建的相关工作。针对灾区卫生防疫药剂与消毒剂的大量使用、腐尸渗出物、医疗废物、生活污染物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的威胁越来越大,启动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环境安全评估与应对措施”项目。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

为保证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奥委会的要求,环境保护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6省(直辖市、自治区)积极配合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

一是制定实施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确保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良好。制定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污染控制应急措施》,在三个方面进一步采取控制污染措施:再实施一批企业停产或部分停产;进一步限制机动车行驶;施工工地停止作业。

二是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会同监察、农业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对《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中重点项目进展情况逐一督察、督办落实,6省(区、市)共关停企业199家,治理企业和项目683家(个),淘汰181家企业,油气治理项目、机动车改造项目、京津冀47家火电厂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联网项目如期完成。

三是加强环境监管,维护奥运期间环境安全。围绕保障北京市饮用水源环境和核安全,组织北京、天津、河北开展了“2008北京奥运反化学恐怖应急演练”和“2008北京奥运期间处置核与辐射恐怖袭击事件应急演练”。

四是启动应急措施,确保空气质量达标。8月7日,北京市出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后,京津冀环境保护部门出动五千余人次,对六千余个重点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排查。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采取了紧急防控措施,北京市暂停首钢、燕山石化、北京水泥厂等105家污染企业或生产线;天津市暂停了14家企业的生产和施工,河北省对164家存在问题企业责令停产整治或实施限产、停产措施,紧急关停48家水泥生产企业;内蒙古关停了37家不达标企业;山东对未完成污染治理的6台发电机组实施停运;山西关停了6家重点污染企业。

奥运期间,环境保护部联合地方共检查北京及周边地级以上城市34个,出动人员1.5万余人次,对3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全面监控,共检查300余个奥保项目,200余个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排查了1万多个污染源。北京市及周边33个监控城市的空气质量均为良以上,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经过多方努力,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与上年同期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4类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下降50%左右,实现了奥运会、残奥会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的目标。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应急

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交通运输、电力传输、通讯设施受到严重损坏。为应对潜在的环境风险,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保护应对技术措施》,指导、督促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有针对性地排查环境安全隐患,重点排查饮用水源地、居民集中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和医药、化工等高危企业,督促有关部门,及时移除堆积的施用过融雪剂的积雪。同时加强灾后环境监管工作,仔细核查雨雪冰冻灾害对当地企业污染治理实施、在线监控设备的损害情况,加强监测,严密监控融雪后可能产生的水环境影响,确保了灾区饮用水安全。在此次雨雪冰冻灾害期间,仅发生1起因融雪剂造成的一般性水污染事件,未发生重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成功发射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中国为加强环境监测、抗灾减灾而首次发射的专用卫星。该星座由4颗光学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环境监测能力。2008年9月6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SMA遥一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简称环境一号A、B星)送入太空。环境一号A、B星由两颗中分辨率的光学小卫星组成,是星座建设的第一步,为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环境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完善环境污染与生态变化以及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也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2008年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李克强副总理关于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八部门的总体部署,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万人次,检查企业70多万家次,立案查处1.5万家环境违法企业,挂牌督办案件3500余件,追究责任人100余人。重点对2005年以来全国各级挂牌督办的2.8万件案件、2007年整治的8000多家造纸企业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了后督察,97%挂牌督办案件的环境违法问题得到全面整改,641家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超排污总量指标的造纸企业实行关闭,845个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被取缔关闭。对已投入运营的1530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和935座垃圾填埋场进行了检查。82.4%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能够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85.5%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由71.8%提高到76.9%。责令100余家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限期整改。同时,各地还不断加大重点流域环境执法力度,全国重点流域水质总体有所改善。通过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健康的污染问题,促进了污染物减排工作,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深化

2008年,国家推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贸易、绿色税收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深化,减轻了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

绿色信贷进展较快。环境保护部、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共同完善了环境保护与金融部门的信息交流机制,人民银行将环境保护部提供的3万多条环境保护信息纳入征信管理系统,银监会将其中1.3万余条环境违法企业信息转发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据此对环境违法企业采取限贷、停贷、收回贷款等措施,促进了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环境保护部发布绿色信贷行业指南,指导银行、投资机构在项目融资过程中识别环境风险、加强项目环境保护。

绿色保险稳步推进。在环境保护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江苏省出台了船舶污染责任保险,湖北、湖南、宁波等省市推出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其中,湖南省支付全国首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赔偿;武汉市专门安排200万资金作为政府引导资金,为购买保险企业按保费50%补贴;沈阳市在《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中写入环境责任保险条款。

绿色贸易不断深入。2008年,环境保护部发布“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含140余种产品,涉及出口金额20多亿美元。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根据名录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加工贸易政策,对遏制这些产品出口、减轻环境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双高”产品出口量已经大幅度减少。

绿色税收政策逐步完善。财政部、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联合调研,研究制定开征环境税的方案。国家出台了对减排设备、环境保护设备给予所得税和增值税优惠的政策;完善了对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对脱硫副产品、利用医疗垃圾和污泥焚烧发电等给予增值税优惠。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5716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35.3%上升至37.4 %,全国拥有城市公园绿地面积359593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9.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1平方米。

市容环境卫生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5471.6万吨,清扫保洁面积469176万平方米,粪便清运量6832.1万吨。建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500座,无害化处理能力315283吨/日,无害化处理量10215.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66.0%。公厕115337座,市容环卫专用车辆总数76449辆。

强化环境准入,坚持科学审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对符合中央政策要求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项目开辟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绿色通道”,对“两高一资”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控制其过快增长,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对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有利于扩大内需的项目,特别是国家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尽快形成实物经济工作量。2008年11月和12月,环境保护部共审议同意批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80个,涉及项目总投资6102.5亿元。其中,涉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43个,总投资1809.2亿元。

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建设项目设置了“防火墙”,坚持“四个不批、三个严格”。“四个不批”,即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三个严格”,即严格限制审批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的项目;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耗资项目建设,坚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所谓技术改造、拉动内需等名义重新上马;严格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约束条件。2008年,环境保护部对总投资4737亿元的156个“两高一资”项目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

化学品管理

中国是化学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目前已经生产、进口和上市销售的化学物质大约有45000种,每年约有100余种新化学物质申报注册并进入流通领域。2008年共签发有毒化学品进口登记证185份,进口放行通知单3,911份,出口放行通知单4,478份,涉及46种物质,512家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从实际核销的数量看,2008年有毒化学品进口核销量为63.42万吨,较上年缩减16.5%;出口核销量9.76万吨,较上年缩减36.1%,进出口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环境保护部对7省市11家申请为新化学物质登记提供测试数据的实验室进行了检查和盲样测试考核,公布了检查合格的7家新化学物质生态毒理学测试机构。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截止2008年底,《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执委会已批准中国17个行业整体淘汰计划,已完成3个行业计划,14个正在执行。2008年中国《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工作成果显著,各行业计划稳步推进,全年多边基金共批准中国行业计划资金4807.7万美元,包括新批药用可吸入气雾剂(MDI)行业计划1350万美元和9个含氢氯氟烃淘汰管理计划编制准备项目410万美元。

《生物多样性公约》  编制完成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次国家报告》,为评估2010年目标的实施进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欧盟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中国首届“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就“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等五点建议所达成的共识将成为今后一个阶段指导国内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8年,《中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进入了全面执行阶段。组建了协调组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并出台了POPs相关管理政策、技术标准和导则,完成了POPs清单调查工作,积极争取公约赠款资金支持开展了杀虫剂淘汰和替代、多氯联苯管理与处置、二恶英减排、废物及污染场地调查和管理等履约重要工作。在履约成效评估、拟新增受控POPs、遵约机制、资金机制等热点问题上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POPs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本完成,为今后削减控制POPs提供了有效的现代化管理平台。

2008年11月11日,履约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中国POPs履约情况国际交流大会。

地方病防治

地方性氟中毒  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1135个,病区村数12.7万个,病区村人口8739.3万人,饮水引起的氟骨症患病人数140.1万人。基本控制县182个,累计防治受益人口4132.9万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178个,病区村数4.1万个,户数821.9万户,病区村人口3446.4万人,燃煤导致的氟骨症患病人数184.2万人。累计24个县达到基本控制标准,累计防治受益人口1303.7万人。

地方性砷中毒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县41个,病区村数628个,病区村人口数58.7万人,患病数1.7万人。累计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改水村数523个,受益人口37.7万人。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县12个,病区村数1657个,病区户数38.2万户,病区村人口数121.9万,患病人数1.6万人。

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病区县366个,病区人口1.05亿人,现症病人71.48万人。累计控制(消灭)县数208个。

克山病  2008年底,克山病病区县327个,病区人口1.32亿人,现症患者4.12万人。累计控制(消灭)县数257个。

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2008年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总体呈上升趋势,环境保护部直接调度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135起,比上年增长22.7%。其中重大环境事件12起(比上年增加4起),较大环境事件31起(比上年减少4起),一般环境事件92起(比上年增加26起),未发生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按照事件起因分类,在135起突发环境事件中,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57起,占总数的42.2%,比上年增加18起;由交通事故引发的25起,占总数的18.5%,比上年减少3起;由企业排污引发的23起,占总数的17.0%,比上年增加9起;由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事件17起,占总数的12.6%,比上年增加8起;由其它因素引发的环境事件13起,占总数的9.7%,比上年减少7起。

按照环境污染类型分类,其中水污染事件74起(包括海洋污染事件3起),大气污染事件45起,固体废物污染事件2起,土壤污染事件4起,未造成环境污染的事件10起。

环境宣传教育

2008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努力推动全社会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新闻宣传工作扎实稳健、环境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为环境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闻宣传引导舆论  2008年,新闻宣传工作紧密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积极策划重点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密切跟踪各类舆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共采集、编发新闻通稿52篇,协调、联系中央主要媒体刊发、播出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闻稿件676篇(次),受理境内媒体有效采访申请94件,境外媒体有效采访申请35件。大力开展了污染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环境经济政策、“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大举措、重要环境保护政策规划、环境保护热点的新闻宣传,积极主动地组织了人大政协两会、奥运会等重要会议活动的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尤其是围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双下降”,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防控,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等内容进行了重点报道。

宣传教育营造气氛  围绕“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举办了全国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等活动。参与协办了“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回顾展”,展示对外开放以来环境保护事业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为鼓励环境保护宣传志愿者义务宣传环境保护,引导规范环境保护宣传志愿者有序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自2008年起,环境保护部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志愿者接访工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专栏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