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厦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固废产生量日益加大,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九五”末至“十五”初期,工业固废处置能力不足、利用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逐渐显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安全和资源利用。厦门市从薄弱环节入手,以提高工业固废利用率和加强危险废物监管为重点,初步建立起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管理体系。
现状
就厦门市而言,在固体废物中一般工业固废的产生量最大,占51.63%,其次是城市生活垃圾,占47.8%。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产生量少,但其理化性质较为复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较大。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十五”期间,厦门市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成分为粉煤灰、其他废物,这两项占了一般工业固废的83.44%。在其他废物中占主要成分的是有机、无机废水污泥,2005年其产生量为11.36万吨,占其他废物总量的62.9%,占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的18.72%。详见表1:
表1 厦门市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按类型分布统计
|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占全市总产生量85%以上的主要行业是电力、蒸汽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和造纸及纸制品业(详见表2)。
表2 厦门市主要行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利用情况 单位:×104吨
|
2、危险废物
2006年5月,在福建省环保局的指导下,厦门市开展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危险废物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全市产生危险废物的191家工业企业和88家医疗机构。据调查结果,2005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4055.537吨,其中工业危险废物32640.595吨,医疗废物1414.942吨。产生量最大的危险废物是HW34废酸、HW35废碱,其次为HW13有机树脂类废物、HW16感光材料废物和HW06有机溶剂废物。
产生危险废物的主要行业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种类为废酸、感光材料废物和表面处理废物等;金属制造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的主要种类有表面处理废液、染料和涂料废物等;食品制造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的主要种类为废酸和废碱。医疗机构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是医院临床废物和医药废物。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厦门市对一般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的管理与处理处置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固体废物处置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种种原因,厦门市尚未建成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工业固废的处置利用。2005年厦门市产生工业固体废物61.46万吨,其中综合利用53.47万吨,仍有7.99万吨的工业固体废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还将大幅增加,固体废物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
在危险废物处置方面,目前福建省内仅有位于青口的福建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场,全省大部分危险废物均由其进行处置。一方面由于该企业自身能力有限,不足以承担全省范围内产生的所有危险废物,另一方面危险废物处置属特许经营行业,未经市场竞争,导致处置成本较高。此外,某些企业环境守法意识淡薄,为节约成本,不规范处置,将危险废物与一般固体废物混杂堆存、排放、随意处置,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
2、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不够高
厦门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将近90%,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途径和方式较少,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不够高。目前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种类以粉煤灰、煤矸石为主,大多用于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行业,利用途径较为单一,深度资源化利用少,经济效益不够高。部分种类的固体废物没有较为成熟的利用技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3、电子垃圾处理处置不规范
电子垃圾污染防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电子垃圾的回收管理制度。除极少数被生产厂家回收处理外,大量电子垃圾或作为普通垃圾被填埋,或在不具备条件的小作坊里被拆解回收,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排入地表水、渗入地下水或通过燃烧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管理对策
固体废物不像对废水和废气的管理,只要控制住了排污口,就可以对污染进行监控,而是具有可以堆存、可以转移的特性。产废单位为逃避管理,存在着私自转移、随意倾倒、偷偷掩埋等情况,监管难度很大。因此,我们应该在法律法规、行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加强管理: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管理体制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在《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的修订过程中,应对厦门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做出更加严格、详尽的规定。逐步建立起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为切实加强对固体废物产生、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监管,根据环保工作“属地化、制度化、经常化”的管理原则,充分发挥“市、区两级管理”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加强环保部门的现场监管力度,以达到全方位监控各类固体废物产生企业,建立从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到最终安全处置的全过程控制管理体系。
2、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
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充分利用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等手段,强化对工业固废的监督检查。一是严格落实工业固废申报登记制度,组织新建、改建、撤销的产生工业固废的企业认真进行申报登记,确保工业固废产生源的真实性;二是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依法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贮存和处置实施全过程监管;三是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危险废物处置经营单位的管理,组织开展对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企业的专项检查,杜绝无证经营和不按经营许可证规定进行经营的行为。
3、加快工业固废处置基础设施的建设
建设中的翔安区白云飞固体废物处理中心总用地面积2.07km2,根据设计,该中心可对不同类别固体废物、不同危害特性的危险废物实行分类处理处置,按照“三位一体”处置中心模式进行设计和建设。建成后的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基地(产业园区)将主要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作为厦门市目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主要出路,该项目的建成投用将对完善厦门市工业固废处置基础设施以及固废的规模化处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工业固废资源化
工业固废管理应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其中资源化是工业固废处理的最佳选择。一方面要加快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积极引进和推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变废为宝。另一方面,要深入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把工业固废管理与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认证结合起来,积极按照循环经济的有关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全市固体废物的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5、强化对电子废物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是厦门市电子电器产品更新换代的高峰期,电子废物的产生量还将逐年增加。但由于国家对电子废物管理的相关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厦门市完善的电子废物回收处置及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应大力开展电子废物处理规划研究,明确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再利用的原则、目标和思路;此外,加快电子废物回收和处理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配置含汞、镉、铅、镍等废电池及废日光灯管以及电子垃圾等社会源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理设施,以早日结束电子废物回收利用的无序局面。
6、加快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市内区域性环境安全防范体系
按照预防为主,“防、控、治”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厦门市区域性环境安全防范体系:主要做到,一是构建预警体系。编制完成《厦门市固体废物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要求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编制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研究预警评价指标,细化分级管理方案。同时加强危险废物事故应对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增加公众防范意识。二是构建应急体系。建立快速反映的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报告、现场监测和应急方案实施的机制。指导重点行业不定期开展环境污染应急演习。研究完善污染赔偿机制。三是构建紧急修复体系。配制危险废物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装置,落实应急贮存库和善后处置。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公告和信息发布机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