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官员商讨“铁腕治污”
高温季节将至,太湖水污染防治备受关注。去年以来,江苏省太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初步进展,但防控蓝藻大面积暴发任务还相当繁重。如何理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铁腕治污”要求,怎样做到“铁腕治污”,对确保太湖水治理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至关重要。4月26日,部分厅局长、市县长在常州就此进行了深入研讨。
铁腕治污要敢于卸下GDP包袱
铁腕治污,铁的规章、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段等等,都堪称题中要义;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话题值得思考和研究。
常州市市长王伟成认为,铁腕治污从内涵上看,首先就要真下决心,各级领导要放下经济增长速度的思想包袱,否则彻底治污很难。客观地说,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外延扩张、靠的是投资拉动。改变这一惯性,常州市付出了一定“代价”。去年开始,不再将工业投入作为考核指标,环境好转了,但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投入后面就是产出,去年工业增长放慢了步伐。
在武进区区长徐伟南看来,铁腕治污就是要做“加减法”,加的是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的投入,减的是高污染企业的数量,这需要下铁的决心。地处太湖上游的武进区,这几年为此“不惜血本、不惜牺牲”,近三年用于污水处理厂管网铺设、城乡绿化、河湖拆除围网等的投入就达到50亿元,去年关闭小化工205家,今年再关200家,三年任务两年完成,COD、二氧化硫排放明显下降。
铁腕治污方法要科学
“太湖水的污染,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表示,铁腕治污既要有坚决的态度,过硬的措施,更要有科学的方法。必须把主要精力和手段放在岸上源头的防控上,弄清楚污染总量到底有多大、污染源有哪些。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污染源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进行治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他认为,少数地方采取堵排污口、打坝封河口的做法不可取。因为污染物在水里流不走,最终还是流失在大自然中。
太湖水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三大罪魁祸首。另一方面,不少入湖河流都具有跨行政区域特点,容易造成推诿扯皮。因此,铁腕治污既要弄清污染源是什么,还要分清责任主体。常州市副市长朱晓敏表示,要利用科技手段弄清楚太湖水污染中三种污染源的具体比例,抓住主要矛盾对症治理。省环保厅副厅长秦亚东认为,明确了责任,就要对每条污染河流作出治理规划,吸取以往有的河流虽有规划但最终半途而废的教训,一河一策,一企一策,确保治理实效。
污水设施“管”重于“建”
治理太湖水污染,相应设施是基础。省建设厅副厅长王翔说,消灭环太湖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空白乡镇,是目前的一个工作重点,有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还相当低,要把管网覆盖率作为近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有了设施,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否则只是一种摆设。事实上,有的污水处理厂因为经费等原因,运行时间、运行质量都打了折扣。吕振霖明确提出,乡镇污水处理厂光有建设速度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运行质量。溧阳市一家乡镇污水处理厂,因为城乡自来水费同价,污水处理成本难以消化,运行成本过高,经营者积极性受影响。溧阳市市长韩立民表示,对财力比较弱的乡镇,应在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正常运行上体现政策倾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