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半降雨为酸雨 珠三角仍是重酸雨区
广州日报讯 广东省环保局9月3日公布的上半年全省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全省酸雨频率为53.4%,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1个百分点,酸雨污染有所加重。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8个城市仍属于重酸雨区。
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光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省酸雨酸度和频率在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频率出现了上升,主要可能是由于电厂没有脱硝和机动车污染加剧导致的氮氧化物的增多。
全省一半降雨为酸雨
公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21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其中汕尾、河源、阳江3个市达到一级标准。与上年同期相比,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区域有所好转,11个城市的二氧化硫浓度、13个城市的二氧化氮浓度以及10个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所下降。
在本地污染源及外部输送的共同影响下,全省66.7%(14个)的城市受酸雨污染,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茂名、肇庆、惠州、东莞、中山等9个城市属于重酸雨区。城市降水PH全省均值4.8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03个PH单位,酸雨频率为53.4%,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1个百分点。
形成酸雨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业界普遍认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那么在广东二氧化硫减排成效显著的情况下,上半年酸雨频率却上升了7.1个百分点,其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陈光荣昨表示:“2006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减排11.8万吨,下降9.1%,根据监测,二氧化硫对酸雨的贡献率也是下降的。那么造成酸雨增加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氮氧化物。”
陈光荣表示,目前全省电厂都在进行脱硫,但脱硝比较滞后。目前台山的电厂已经开始进行脱硝,广州、深圳等地也在策划脱硝。“我省新建电厂毕竟数量不多,大量老电厂的脱硝方案仍未制定,可以说全省的脱硝工作没有全面启动。”此外,全省机动车的大量增加也加剧了氮氧化物的排放。
陈光荣同时认为,酸雨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广东的酸雨频率加大并不只限于广东自身的原因,周边省份污染物向广东飘移也可能加剧酸雨的形成。此外,还有气候上的原因,“日照、气温和降雨偏少都可能使酸雨加剧。”
小知识
据悉,所谓的重酸雨区是指降水的PH值<4.5或4.5≤PH<5.0且酸雨频率>50%。根据广州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去年广州的降水PH平均值为4.42,酸雨频率为82.6%。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