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项目通过验收为削减和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保护部日前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项目验收会。验收组一致认为,此次调查为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监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为下一步开展POPs削减与控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验收组由特邀专家及环境保护部相关司局代表共13人组成,组长由魏复盛院士担任。验收组听取了调查项目总体情况汇报,观看了信息系统演示,查阅了地方报告、科研成果等,对调查工作及调查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验收组一致认为,作为首次针对POPs污染源开展的全国系统调查,此次调查工作准备充分、组织得力,数据范围广泛、真实可靠,成果丰富可靠、科学性强,将POPs污染源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装置、落实到点,解决了重点行业POPs底数不清、状况不明的困境。为加强POPs的环境监管打下较好的基础,为下一步开展POPs削减与控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为进一步应用调查所取得的成果、推进POPs污染防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验收组建议,以现有数据为基准,实现数据定期更新和完善;充分利用现有调查成果,并与污染源普查、土壤调查等相关工作进行整合,制定行业和地方POPs污染防治规划,为制定管理政策和国际履约服务;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并加强对排放因子的深入研究。
据了解,为落实《中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NIP)要求,防止和消除POPs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2006~2008年,由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组织,在全国开展了POPs调查。
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全国废弃物焚烧、钢铁生产等17个二恶英类POPs重点排放行业近1.5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及其地理位置分布,监测了废弃物焚烧、钢铁生产等13个重点行业百家典型企业设施的二恶英排放水平,量化评估了我国二恶英类POPs排放量。同时,掌握了我国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杀虫剂类 POPs废弃物的现状和分布特点,了解了杀虫剂类POPs生产领域污染场地的现状,明确了二恶英类POPs污染源周边环境介质的污染特点,深入分析了多氯联苯(PCBs)电力容器以及废弃物的情况,并探索了环境介质中POPs的污染现状调查方法学,上述结果将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次调查过程中,各地环保部门将开展POPs调查工作与提高基层环保能力结合起来,以摸清我国POPs污染源现状为抓手,通过深入实际调研,准确掌握了解POPs的排放源分布情况。调查结果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POPs管理的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再生有色金属、炼钢生产、废弃物焚烧、铁矿石烧结、焦炭生产等17类重点源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