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水兮归来——一个湖泊的重生

更新时间:2009-08-20 09:48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作者: 白波 阅读:809 网友评论0

“你可以离开明媚你的阳光,但你离得开怀抱你的大地吗?你可以放下美丽你的云雨,但你放得下丰盈你的草木吗?你可以舍得承载你的岁月,但你舍得了依恋你的人民吗…… 你离去时风一样的脚步,重重地叩在我们心间......”这是一位网友在听闻东居延海干涸后写下的一段话。
上个世纪末,众多游客都曾站在东居延海干裂的湖床上发出过神往复神伤的喟叹。如今,在流域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历史上的浩浩大湖重新活过来了!截至8月20日,东居延海已经实现了连续5年不干涸。


居延海—— 一幅绵延的历史长卷

据《丝路传说》中记载:“从盘古开天地时起就有居延海,在很长时间里,这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汪洋大海。南北朝的郦道元为《汉书.水经》所作注中说:“泽在故城东北,《尚书》所谓流沙也。形如月生五日,弱水入流沙,沙与水流行也”。其意是弱水环城入古泽,古泽通串五个小湖,水域浩淼。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内陆湖之一。原始社会的北狄、夏商周时的乌孙,先秦时期的大月氏等诸多少数民族,都曾在这一带逐水草而居。这里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汉代就开始了农业耕作。
居延地区还是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时期柔然占领这里,隋唐时这里属于突厥,宋代时是西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依傍居延海而建的居延城、黑城等是当时的边塞重镇。汉、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都曾在黑河两岸、居延之滨,策马扬鞭、东征西讨,留下自己的历史印记。骠骑将军霍去病从居延地区北击匈奴,“飞将军”李广多次饮马居延海,苏武在此茹毛饮血,持守汉节,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跟随西域的驼队游历居延海,清朝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在居延海边洗去满身的疲惫和耻辱。嘶鸣的战马、四起的狼烟让文人墨客们暂时忘却了春花秋月、雨露霜雪,一时间涌现了众多的边塞诗作,唐代诗人王维、陈子昂、胡曾都曾对居延地区的风物人情作过不朽的咏叹。居延海及其周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它发育了根深叶茂的人文生态,承载着绵延厚重的历史文化。

居延海—— 一曲哀婉的水之悲歌

古时的居延海,不仅滋养了各具特色的文明,而且保持了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堪称下游绿洲的“生命之海”。两汉时期,这一区域植被群落远比现在稠密高大,处于繁茂的原始森林状态,东居延海水生环境肥美,盛产鲫鱼、白鲢、大头鱼等鱼类,清代时曾有300多户以捕鱼为生。20世纪20-30年代,瑞典人斯文赫定进入居延考察时,曾用胡杨作舟,曾在居延海撒网捞鱼。20世纪40年代中期,居延三角洲仍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状态。1944年初,农业经济学家董正均先生在《居延海》一书中这样描写居延海:“时见马饮水边,鹅翔空际,鸭浮绿波,碧水青天,马嘶雁鸣,缀以芦苇风声,真不知为天上人间”。
进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游人口快速增长,灌溉农业迅猛发展,进入下游的水量锐减。黑河下游狼心山断面的来水量由50年代的8.2亿立方米减少到90年代的3.47亿立方米,最少年份1991、1992、1994、1997四年平均才有2.35亿立方米。1961、1992年西居延海、东居延海分别干涸,额济纳绿洲的16个泉眼、4个沼泽地也随之消失。来水量减少加之下游不合理的垦牧活动,导致湖泊消失、河道断流,地下水失去充足的补给、埋深下降,矿化度升高,植被因缺乏适宜的水分条件而不断退化,下游绿洲持续萎缩,气候不断劣变,沙尘天气明显增加。1993年5月5日发生的特大沙尘暴死亡85人、伤264人,沙尘源区就在以东、西居延海为核心约2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每年春季,烈烈朔风卷起居延海湖底的沙尘,飘散弥漫于我国西北、华北上空,呼啸的风声如泣如诉,向人们述说着居延海的兴衰往事。

居延海—— 一个美丽的重生故事

黑河下游生态恶化的局面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0年决策实施黑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2000年1月26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在甘肃省兰州市挂牌成立, 2001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2002年7月17日17时,经过调度的黑河水到达河流尾闾——东居延海,一条完整的黑河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黑河水又连续3次进入东居延海。由于蒸发剧烈、缺乏后续水源补给,此时的东居延海水面仍难以常年维持。
2004年,黑河管理局党组成立后,针对黑河特点,在水量调度的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尝试,提出了“两个确保”(确保完成调度任务、确保输水到东居延海)的调度目标,实现了由半年调度向全年调度、由应急调度向全面履行流域管理职责的过渡和转变,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内陆河管理模式。2005年首次实现东居延海全年不干涸。2006年协调有关方面,在上游来水持续偏枯,中游旱情严重的严峻形势下,努力延长闭口时间,向东居延海补水。2007年,甘肃省水利厅、张掖市政府和水务局按照流域管理机构统一部署,积极协调灌溉与调水矛盾,克服工程设施不配套、水调经费缺乏等诸多困难,年内黑河水两入东居延海。

在通过调度恢复东居延海水面的同时,黑河管理局按照黄委部署,确立了“充分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恢复与重建东居延海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工作目标,形成了“长远打算、多方联动、分步实施、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开展了人工植树种草的尝试,组织编制了东居延海生态修复工程可研任务书,以期逐步恢复东居延海的生态功能,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008年,黄委李国英主任在全河工作会议上指出,黑河以东居延海进水为标志的初级阶段的水调目标已经实现,今后一个时期,黑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方向和目标应是通过多种措施,维持和改善下游及尾闾生态系统。黑河管理局认真贯彻黄委工作部署,编制了《黑河生态水量调度方案》,着重构建了下游生态水量调度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狼心山断面径流过程及断面水量配置指标、地下水位指标、东居延海水量指标等,并据此制定了各时段的生态水量调度计划。2008、2009年积极开展了生态水量调度探索与实践,力图通过优化调度方式、提高调度精度来继续改善尾闾湖泊和绿洲生态。首先,加大了春季调水的协调力度,利用冬春雨雪较多,墒情较好的有利条件,压缩灌溉周期、控制平原水库蓄水,提高下游春季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充分利用春季融冰和开河水量,扩大林草地灌溉面积,春季即输水入东居延海;加强了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用水管理,要求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狼心山断面来水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制定额济纳绿洲生态用水计划,实现按计划配水。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到今年的8月20日,东居延海已经实现了连续5年不干涸,通过调度进入湖泊的水量已累计达3.79亿立方米。湖区重现鸟鸣鱼跃的动人景象,湖滨土壤含水量增加、地下水位升幅明显,周边林草地面积达7.5万亩,生态功能初步显现。随着尾闾湖泊生态的改善,东河、西河地区地下水位普遍回升,沙漠不断进逼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小气候有所改善。经历了生态劫难的东居延海和黑河下游绿洲,正脱胎换骨、走向新生。

居延海—— 一篇仍待续写的传奇

“东居延海的恢复是一次生命的希望,还是一次短暂的安慰”?“东居延海的恢复会成为历史长河中可有可无的一张快照吗”?关注黑河和东居延海的人们常常这么发问。这些疑问和担忧并不多余。因为东居延海连年不干涸并不意味黑河下游生态危机的解除,更为严峻的考验已经摆在人们面前。流域近期治理实施完毕,水量调度效果缺乏后续治理措施的巩固,常规调度措施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一些矛盾和问题可能会重新变得尖锐;黑河水量调度无控制、无预报的状态仍在延续,难以满足生态水量调度对调度精度的要求。从观念上看,流域各方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向尾闾调水也有着不同的认识,甚至有人主张放弃东居延海。

黑河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乔西现介绍说,单从经济上来衡量,调水入东居延海可能远不如用这些水量发展灌溉农业、种些经济作物来得直接和实惠,但东居延海是黑河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场所,是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家园,是稳定下游绿洲生态的一个重要砝码,东居延海不干涸是维持黑河生命健康所必需的,是为流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所作的储存,如果把这些水量吃干喝净,无疑于寅吃卯粮,欠下了大自然的债。从历史上看,在干旱缺水地区,一个大的湖泊的衰亡通常伴随着沉重的生态灾难,远有随罗布泊的游移而湮灭的楼兰文明,近有随青土湖消失而不断退化的民勤绿洲,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谈及今后,乔西现说,今年5月水利部以部长令形式颁布的《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确立了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的管理体制,健全了水量调度责任制,对进一步搞好黑河水量调度、确保调水入东居延海作出了明确规定。流域管理机构将按照《办法》要求,不断创新调度模式,继续开展生态水量调度探索与实践,深入开展下游绿洲生态需水研究,逐步建立流域生态监测系统,选择更为合适的时机向下游和东居延海补水,推动东居延海生态修复工程立项实施,为尾闾湖泊和下游绿洲生态的持续改善创造条件。同时,流域管理机构将积极推动黄藏寺水利枢纽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改变无控制调度局面,为黑河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篇文章即将成稿之即,黑河管理局又一批工作人员奔赴调水一线,协调、督促向下游及尾闾输水。据悉,由于上游来水过程不利,中游旱情严重,今年的水量调度形势异常严峻。


诚然,东居延海及黑河下游生态的恢复和重建依然是征程漫漫。再谱“绿色颂歌”、续写内陆河调水传奇,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和工程手段,更需要人们保持“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清醒和节制。毕竟,黑河(当然也包括东居延海),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流域内的万千生灵,不仅属于现在,也属于历史和未来。
 
2009年8月20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水兮归来——一个湖泊的重生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