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推广人工湿地技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面对小城镇和村庄生活污水过于分散、难以治理的状况,海南省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改善村镇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自2006年以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安排755.2万元资金支持22个乡镇和村庄开展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试点,现已建成村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11个。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王清奎说,人工湿地工程建设运行费用较低,单位投资成本约1100元/吨,大约为一般二级污水处理厂的1/3,运行成本低于0.1元/吨,仅为一般二级污水处理厂的1/6.劣Ⅴ类的地表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指标可达到Ⅱ-Ⅲ,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造福
记者深入海口、三亚、万宁、文昌等市县调研,发现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有效地治理了农村水污染。
记者在文昌市文教镇采访时了解到,该镇位于文昌市的东部,镇墟面积47.5公顷,常住人口5100人,日均污水量约1000吨。镇墟排水沟呈现"7横12纵"网状布局,原有多个排污口向文教河直排污水,另有多个排污口,向农灌渠排污,对文教河及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文教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一期)日处理生活污水500m3,是海南省第一个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系统工程,也是文昌市第一个对城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工程,该工程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好,对CODcr、BOD5的去除率可达60%-85%,总氮去除率可达45%-65%,总磷去除率约为50%,生活污水经过系统处理后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该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改变文教镇的镇容、镇貌,消除污水横流、污染农田的现象,经处理后的水用于农作物浇灌,确保农用水安全。同时,工程用地上生长的水生植物造就了一片绿洲,形成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和休闲去处。
记者在万宁市龙滚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采访时了解到,龙滚镇位于万宁市北部,人口较密集,全镇总人口23112人,镇墟人口5000人,日排放污水量大,影响城镇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2007年,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筹措资金支持建设该工程,同意将该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纳入乡镇国土生态保护示范项目。2008年11月,该工程正常运行,采用复合垂直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的生活污水,日处理量400m3,占地约1100m2,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有效解决当地生活污水环境突出问题,美化、净化生态环境,符合农民耕种用水标准。
为了确保工程正常运行,万宁市环保部门加强日常维护,组织定期清理杂草、修剪湿地植物及疏通管道,实行实地监察、抽样监测,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工艺先进
人工湿地的工艺原理是在不同材质、不同粒径配比的基质填料上种植特定的净水植物,从而成为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沉积、过滤、吸附和分解等作用得到净化。
同时,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了可增加湿地基质的透水性,还能与周围环境的原生动物、微生物等形成各种小环境,通过氧的传递,形成特殊的根际微生态环境,这一微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净化废水的能力。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技术优点是系统净化功能强:劣V类的地表水经过处理后出水指标可达到II-III类,原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适用范围广:不仅可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而且可因地制宜进行分散处理;不仅可用于生活污水、城市综合污水处理,还可用于部分行业废水的处理,如农业、养殖、矿山等。
与此同时,该系统常年运行比较稳定,即使在冬季也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建设、运转费用低,尤其是运转费用在0.1元/吨以下; 既可处理污水又可美化环境; 运行、维护简单方便,日常运行管理维护只需一名兼职管理人员。
海南推广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优势明显
(1) 海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海南省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暖热,没有霜期,日照时间长,植被生长快。这种气候非常有利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2)海南省拥有比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可利用土地较多。由于人工湿地相对于常规污水处理厂占用土地资源较多,因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海南的小城镇能有较大的推广空间。
(3)较少的建设、运行费用。海南省部分城镇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避免某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得起用不起的尴尬局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