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又见清清丹河水
经过水北丹河人工湿地过滤,每天有近3万吨黑黑的污水变清
“你看,这几只白鹭已经是这里的‘常住户’了。”顺着丹河人工湿地一位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记者在湿地A区看到几只从芦苇中飞出的白鹭。经过人工湿地过滤,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仅丹河水里有了鱼虾,就连湿地也成了水鸟的新家。一位负责维护净水植物的工人风趣地说,如今他们进入湿地维护植物,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鸟蛋。
丹江湿地工程 |
登上观景台,一望无际的绿色扑入眼帘。沿着湿地南侧的防洪墙,记者看到11个出水口汩汩流出的丹河水,清澈见底。
久违了,清清的丹河水!
每天近3万吨丹河黑水变成清水
丹河人工湿地位于泽州县金村镇水北村,总规划用地1339亩,工程总投资7398万元,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2008年8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9月29日投入使用。
一期工程占地130亩,其中人工湿地约100亩,沉淀池占地10亩,沉淀池建在丹河河道,蓄水量达3万立方米。沉淀池将拦截的丹河水沉淀后,通过配水渠均匀地送到人工湿地,然后通过湿地环境来净化污水。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生态处理的一种技术。
湿地A区种植着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芦苇、香蒲等净水植物。A区的人工湿地床还填充1.5米厚的碎石层,共有9万立方米。污水经过碎石层,通过好氧、厌氧和缺氧的过程,对大量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进行净化,然后再通过碎石层表面的芦苇、香蒲等净水植物的根系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进一步吸收,使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净化的丹河水顺着11个出水口又流入了丹河河道。
湿地净化植物 |
现场一位工作人员拿来两个水瓶,分别打来净化前和净化后的丹河水。记者看到,净化前的丹河水颜色发黑、污浊不堪,而净化后的丹河水则非常清澈。“这样的污水,人工湿地A区每天能处理2.5到3万吨。”工作人员说。
死水变“活”龙门景区有望复苏
丹河污染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随着丹河流域一批煤化工企业的上马,每年向丹河排入了大量的污水,丹河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河段鱼虾绝迹,一些河道内寸草不生。水东龙门景区也是受害者之一。
1992年,水东村投资千万开发了龙门景区,最辉煌时,一年可接待游人10万余人次。两年前,记者在这里采访时了解到,自从2000年前后丹河水受到污染后,景区已人迹罕至,景区内蓄起的湖水也成了臭烘烘的“死水”。
水东龙门景区距水北丹河人工湿地只有一箭之遥,应该是人工湿地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如今的龙门景区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记者驱车十多分钟,便来到龙门景区,停车场停着几辆小轿车、十多辆摩托车。
“他们是来这里钓鱼的!”负责剪票的一位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从今年春天开始,龙门景区的水里不但长出了水草,还有了鱼虾,逐渐便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前来钓鱼。记者看到,虽然景区内的水质仍旧有些发黄,但已闻不到臭烘烘的味道,几位嬉戏打闹的游人正支起钓竿准备钓鱼。
一位垂钓者的话可谓一语中的:“龙门景区景色虽美,但缺了水便缺了灵气。如今死水变活,龙门景区有了复苏的希望”。
“对丹河的恢复性开发,将实现生态环保与旅游双赢。”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建峰说,丹河湿地工程一期工程目前每天可处理近3万吨严重污染的丹河水,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65吨、氨氮51吨,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端。等丹河湿地工程全部完工后,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2044吨、氨氮540吨,丹河下游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恢复,重新呈现水清、草绿、鱼虾成群、鸟语花香的生态景观,郭壁饮用水源地也可得到有效保护,而珏山和龙门等景区将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效益。
处理后污水变澄清 |
对保护我国北方河流起到示范作用
今年8月5日,晋城市邀请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太原理工大学以及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对丹河人工湿地的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价。
经过实地走访调查,专家组认为,丹河人工湿地一期工程通过近一年的运行,系统运行稳定,易于维护管理,运营成本较低,对氨氮、悬浮固体处理以及消除化学需氧量效果明显。“丹河人工湿地在夏季的氨氮处理效果可以达到80%以上,冬季可以达到30%以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本次评价专家组组长周琪对记者说,这么好的处理效果,能对下游水质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对我国北方地区保护河流,人工湿地建设、运行与管理能够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大山总结了丹河人工湿地的特点———“把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刘大山认为,丹河湿地工程,既是一项污染减排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在全省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专家组还建议,晋城市应与国内从事人工湿地研究的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科研基地,提升丹河人工湿地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示范作用。
二期工程主要净化北石店河
“目前,真正经过净化处理的丹河水只有25%。” 丹河人工湿地工程现场一位负责人解释说,一期工程只是拦截净化丹河水北段的来水。但在水北村,还有一条污染相当厉害的北石店河汇入丹河。这条河全部是工业及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漂浮物和污泥,是造成丹河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只有等待二期工程结束后,将这条河的水质净化,才能保证丹河水质彻底改善。
记者在丹河人工湿地现场看到,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已开始进行,紧挨着湿地A区修建的湿地B区和C区占地300余亩,目前土建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植物种植招标等工作。
“湿地B区和C区将负责北石店河水的净化工作,届时,3个湿地区的日处理污水量可达8万吨。”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建峰介绍说,湿地C区距离东焦河水库约16公里,在这段河道中,还将修建3个铺满卵石的渗滤坝,同时还在河中放养鱼类和蚌类,起到改善水质的辅助作用。
“二期工程预计明年年底完工,届时丹河水质可由过去的劣Ⅴ类净化为Ⅳ类标准。”王建峰解释说,Ⅳ类标准就代表着水质适合用作灌溉农田、工业用水和旅游用水。
在湿地A区的一角,还种植着一些色彩鲜艳的净水植物。“那里是我们的试验田,里面种植着黄花鸢尾、美人蕉、梭鱼草、花叶芦竹、香根草五种净水植物,每种植物约有5000余棵。”负责一期工程的项目经理介绍说,这些植物都是来源于南方的净水植物,今年年初“嫁”到这里后长势还不错,但还要等到冬季测试过冬能力之后,才能断定其是否适合在这里生长。丹河人工湿地的最终目标是建成湿地公园,等二期工程正式动工之后,这些新的净水植物将种植在湿地B区和C区中,净化水质的同时,还能与湿地A区遥相呼应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色,成为一个供市民观光、游览的好去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