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创造工业节水奇迹 节水技术国内领先
在经济规模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天津滨海新区却创造了万元GDP取水量6.73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3.2%的奇迹
天津滨海新区节水成绩的取得,源于节水新技术的支撑和这些技术在新区骨干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年用水量达到3000万吨的天津石化大乙烯项目,60%以上的工业用水来自淡化海水,其余部分则由凝结水和污水回用补充,整个项目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8%以上;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中水回用工程,每年可节省约110万吨工业用水和60万吨绿化用水;临港工业区正在加紧建设一片60万平方米生态湿地,目前该湿地每天可处理污水1.75 万吨。同时,新区的海水淡化技术与实际运用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海水淡化规模达到每日20万吨。
滨海新区网9月8日讯 昨天上午,第九届国际水信息学大会在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国内外的300余位水信息学专家汇聚一堂,纵论水环境与水资源议题。会上多位专家表示,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正在全球蔓延,已经成为包括新区在内的国内很多地区经济发展的桎梏。然而,经济规模突飞猛进的滨海新区,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新区目前万元GDP取水量仅为6.73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这一“成绩单”的背后,是新技术的支撑、新方法的应用。
新区的节水“绝活”
据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作为国内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之一,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7%。
但水资源困局,没有成为新区在经济高速公路上疾驰的瓶颈。在地区生产总值狂飙突进的背后,是新区万元GDP取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3.2%的现实。据统计,去年新区万元GDP取水量为6.73立方米,而全国平均水平则为209.3立方米。体量巨大的工业项目与规模庞大的经济功能区,在释放天量经济能量的同时,如今各自身怀节水“绝活”。昔日的用水大户正在变身为节水舞台上的主角。
靠海吃海,这是天津石化大乙烯项目的用水之道。作为新区石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天津石化大乙烯项目每年需要3000万吨的用水量。为了不和新区百姓争水,大乙烯项目选择了向渤海要水。大乙烯项目工作人员表示,目前60%以上的工业用水来自淡化海水,而其余部分则由凝结水和污水回用补充,整个项目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8%以上。
而新区另一个工业巨头――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则在废水利用上做足文章。去年,该公司在泰达工厂投资6000万元建设中水回用工程。“该工程每年可节省约110万吨工业用水和60万吨绿化用水。”在一汽丰田泰达工厂内樱花岛公园绿树葱茏、百花争艳,而这里植物全部是用净化后的污水浇灌的。
在临港工业区,一片60万平方米生态湿地正在加紧建设。这片由调节湖区、潜流湿地湖区组成的湿地,在让人沉醉的美景背后,还具有污水处理的功能。临港工业区负责人介绍,该湿地每天可处理污水1.75万吨。预计到2015年,通过该湿地系统,临港将有一半以上的达标排放废水将在这里得到净化,最终实现再利用。
与此同时,新区的海水淡化技术与实际运用,也处在全国领先地位。去年在大港投产的新泉海水淡化厂,可日产淡水10万吨,是亚洲最大海水淡化企业。其生产的淡水可供应大乙烯项目与南港工业区,支持新区工业的绿色发展。据悉,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工程累计海水淡化能力约为每日60万吨,其中滨海新区海水淡化规模约为每日2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基地。
新区节水技术国内领先
围绕新区工业用水的一“进”一“出”,一批技术领先企业正在新区聚集,成为节水舞台上起舞的支撑力量。
如墨的污水经过一张薄如雪片的薄膜过滤,转瞬变成清澈的清水。这是由天津开发区的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空纤维膜材料变出的“戏法”。作为世界领先膜法水处理技术及材料的提供商,膜天膜生产的产品和设备的每天处理污水总量已达200万吨,仅工业废水回收一项,每年就能节水约1.2亿吨。从麦当劳到奥运会的纯净水,全部经过该公司提供的产品和设备的过滤。位于空港经济区的天津正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业水处理药剂生产企业,其产品也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工业污水处理领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