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 昆明将投资逾500亿实施83项环保工程
“2015年,昆明市民将呼吸什么样的空气,喝什么样的水,住什么样的环境?”9日听证的《昆明市环境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听证稿)》,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为了让昆明的空气、水、环境变得更好,预计5年内,将实施83项重点环境生态保护工程,总投资达503.98亿元。
83项重点环境生态保护工程中,管网建设、环湖截污等工程已经启动,还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环保项目,包括:强制推行公交车、出租车烧气或油气双混;建立餐厨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牛栏江调水置换滇池水体等。
尽管听证稿事先通过了专家评审,当天的听证会上,听证代表还是提出了部分具体的问题。苗滨代表提出,轨道、新机场等建设工程将贯穿“十二五”,这些大型工程项目将对环境保护产生影响,如何实现建设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杨国光代表提出,应尽快出台机动车排放管理的地方法规等意见和建议。
实施中缅管道天然气入昆工程
按照听证稿的规划方案,未来5年,昆明市的空气质量总体上稳定维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即优良天气等级,至少不低于2010年水平。
大力发展太阳能综合利用,减少烧煤和污染物排放。实施中缅管道天然气入昆工程,实施禄劝乌东德、东川白鹤滩水电项目,石林太阳能光伏发电,东川、富民、宜良、寻甸和嵩明的风力发电等项目。
加强对公交车、出租车等的监管,强制改造为燃气或双燃料汽车,以管道天然气为依托,全市配套建立40座加气站,确保2015年80%的出租车和公交车燃用洁净的天然气燃料。
听证稿还规定,在4级以上的大风天,禁止开展大规模的土方作业和施工活动,以控制扬尘污染,道路清扫将逐步采用真空吸尘式清洁车辆。
滇池外海水质将达到四类标准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听证稿要求首先确保饮用水水质。自卫村水库、松华坝水库、宝象河水库、柴河水库、大河水库、双龙水库及洛武水库稳定达到三类水标准,云龙水库、车木河水库、清水海稳定达到二类水标准。
滇池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控制,2015年提前实现滇池外海水质达到四类标准,草海水质达到五类标准。阳宗海水质达到三类标准。普渡河、牛栏江、小江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
2015年,昆明市主城区污水收集率及处理率达到90%;集镇及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30%以上,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
结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输水线路,合理优化配置,最大限度满足昆明河道生态、景观用水,最大限度地利用调水置换滇池水体,改善主城区主要河道和滇池水质。
建立餐厨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
听证稿提出,未来5年,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对固体废物污染的全面防治。针对主城区及滇池流域内的宾馆、饭店和单位食堂等餐饮企业建立专业餐厨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形成以垃圾焚烧为主体,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热能利用、并网发电、建材制造、餐厨垃圾处置、建筑垃圾处置、工业废物处置为一体的区域性固体废物处置体系。配套建设电子废物收集与拆解回收资源及处置、废旧汽车拆分资源回收与处置、废橡胶废轮胎回收再生利用。
将构建区域生态格局
未来5年将构建起区域生态格局。构建轿子雪山、九乡、石林、松华坝、云龙、大河—柴河水库水源涵养区,又河—磨南德水源林保护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阳宗海、清水海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等大型绿地,使其在保护水源、恢复和保障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完整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绿地建设坚持市民步行5分钟或500米就能到达一块公园绿地,新建9个全市性公园,包括海口公园、荷叶山公园、西河公园、中央公园、龙潭山遗址公园、斗南花卉公园、石龙坝公园等。
市民投诉噪声无须区分类别
听证稿提出,将完善噪声投诉与处理工作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让市民不用区分噪声类别,包括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直接与相应监管部门联系,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使问题得到解决。
“十二五”将实施9个方面8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03.98亿元。包括阳宗海砷污染综合治理,投资为1.6亿元。生活垃圾处置工程、工业固废处置工程23.590亿元;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投入为3千万元,投资较大的项目包括管网建设76亿元,滇池生态修复76亿元,滇池沿岸环湖截污54亿元,植被恢复与土壤保持53亿元,水源地保护区移民搬迁33亿元等。
保障机制中,将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推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付费制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大力推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探索环境资源价格体系和排污权交易,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