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成果破解高浓氨氮废水难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完成氨氮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控制指标将再添支撑技术。12月15日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传来消息:该所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发的国家“863”项目成果——高浓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与工程示范在北京通过鉴定。该项目突破高浓氨氮废水处理难题,形成了全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氨氮废水清洁处理工艺,6套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天津海赛、葫芦岛辉宏、福建天宝、葫芦岛虹京钼业、吉恩镍业、江门长优、湖南邦普等单位建成处理规模为100-400吨/天的示范工程7套,有望成为煤化工、有色冶金、材料等行业高浓氨氮废水处理的行业替代性技术。该技术的氨氮污染物削减率、资源利用率均大于99%,已被环保部列入2010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
近年来,全国水体氨氮污染问题逐渐突出,氨氮已超过COD(化学需氧量)成为影响我国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的首要指标。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天津大学集成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合作研究开发出高浓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的全过程工艺,并研制出工业化应用装置。
该技术基于氨与水分子相对挥发度的差异,通过精馏脱氨工艺量化设计,设计制造高通量、低阻降、高分离效率、抗结垢新型塔内件,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实现了工业高浓氨氮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氨氮原始浓度1~50g/L的废水经该技术处理后,氨氮浓度可降至10ppm以下,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15ppm)。且处理后的氨氮污染物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可制备高纯浓氨水产品,氨氮污染物削减率和利用率均大于99% ,全过程无废水、废气、废渣等二次污染产生。
这项成果在有色冶金、食品加工、制药、印染、焦化等高浓氨氮废水排放行业推广应用后,可大幅减少氨氮污染物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同时,资源化回收氨氮后可大幅减少相关行业铵/氨原料的消耗量,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氨氮排放总量源头减排。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