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严格水资源总量控制加快转变用水方式
宁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持续增加,加之干旱加剧,全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如何应对这一形势?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吴洪相今天在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必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转变传统用水方式,加快形成整体节水效益。
宁夏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全国严重缺水省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限量分配的过境黄河水,水资源是制约全区长远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有效解决发展需求与水资源约束间的突出矛盾,宁夏2004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省级节水型社会;2005年3月,“关于将宁夏作为全国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列为十大重点督办建议。同年5月,自治区政府成立了由水利、发改、经信、财政、农牧等19个相关部门和5个地级市人民政府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全面启动。
五年来,宁夏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积极开展水权转换试点,完善各业用水定额体系,大力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全面推广节水新技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水价,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区用水效率与效益逐步提高。在持续干旱、全区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用水总量逐年下降的局面,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区取用水总量减少5.8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8提高至0.43;全区万元GDP用水量由的1288立方米下降到44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下降为68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由30%提高到70%,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由40%提高到60%。
但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节水体制和机制不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投资渠道不畅、公众节水意识不高等问题,使得全区在协调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压力不断加大,全社会共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合力尚未形成。
就此,吴洪相提出:宁夏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深化区域水务一体化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法规制度,加快建立健全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通过构建“南北统筹、城乡兼顾、丰枯补给”的水资源联合调配体系、完整有效的节水工程体系、完善自主的节水科技创新体系、功能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工程技术体系;通过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和公众节水意识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通过强化水资源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发展道路,坚持把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来推进,加快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节水型社会经济结构体系。
按照预期规划:到2015年,宁夏全区耗水总量力争控制在国家分配指标内,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3提高到0.48,力争达到0.5,节水灌溉工面积达到60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力争达到300万亩;全区万元GDP用水量和耗水量降至300和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以上,高用水行业主要产品单位用水量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全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5%以下,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平方公里,各类水功能区平均水质达标率达到87%,黄河宁夏段全境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到“十二五”末,力争把宁夏初步建成制度完备、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节水型社会。
会议表彰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