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推出“3+5”模式和鹰潭模式处理农村垃圾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这是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卫生环境差的真实写照。如今,一场以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为目标的“垃圾革命”让江西省的很多农村地区这一景象悄然改观。
农村垃圾处理闯新路
农村缺乏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污物大多露天堆放,生活垃圾使井水变绿、河水变臭、空气变污浊,给村民们的生命健康带来无穷的隐患。目前,正在江西全面推广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3+5”模式破解了农村垃圾处理的难题。
据江西省农村清洁工程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所谓“3+5”模式,“3”是指3个主体:农户(分类主体)、保洁员(回收处理主体)、理事会(管理主体);“5”是指5种垃圾的5种处理方法:沤肥垃圾(湿垃圾)入沼气池(沤肥窖)做投料(沤肥)处理、干垃圾回收利用处理、有毒有害垃圾封存或入高科技焚烧炉焚烧处理、建筑垃圾填坑铺路处理、其他垃圾入土灶做燃料处理。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链条
“3+5”模式在江西许多县市的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突出成绩,黎川县就是比较典型、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例。
在黎川县德胜镇黎明村下梁村小组,每间农房之前,都放着灰绿两个垃圾桶。灰的放湿垃圾即厨房废弃物等有机垃圾;绿的放干垃圾即塑料、废纸等无机可回收垃圾。每天,村民们会将自家屋内所产生的垃圾分门别类放好。
在村旁的垃圾分拣棚里,里面放着许多垃圾桶和蛇皮袋,它们分工很细,分别装塑料、纸壳、玻璃、旧衣物等垃圾。这个棚子的主人每天拉着板车,走家串户去把村民的垃圾桶清空,把垃圾拉回来,然后分门别类地分拣,能回收的塑料、金属等收好卖钱,不能回收的有机垃圾倒入垃圾分拣棚前的沼气池,而电池等有害垃圾则专门收好。
汤兴华是黎川县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中心的老板。每天,汤兴华遍布全县各乡镇的100多名回收员都会去各个村收集垃圾,源源不断地拉到这个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中心。汤兴华介绍说,每天拉来的垃圾有4吨多,经过再次分拣,能够回收的物品都会回收,回收不了的,通过县里垃圾焚烧炉作无害化处理,电池等有害垃圾则存入封存窖中封存。借助清洁工程的网络,他的业务翻了一番。
这就是黎川县农村清洁工程的链条。据了解,以黎川县目前的财力,处理农村垃圾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行不通的,仅保洁员队伍、垃圾清运车的运转每年就需数百万元资金,而这个链条调动了政府、农民、保洁员、市场等各方面的力量,以最小的成本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鹰潭模式”理念超前
农村垃圾处理点多、面宽、量大,是个普遍性的难题,而鹰潭人巧妙破题,用鲜明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构建了独树一帜的“鹰潭模式”。鹰潭市在全市4000多个自然村实施这种垃圾处理模式。两年多来,当地农民积极投身农村垃圾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鹰潭模式”最令人赞赏的是理念的超前。鹰潭市提出垃圾处理不出村、不转移、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目标,符合绿色环保的潮流。主张以自然村为单元,以农民和保洁员为主体,实行就地处理。
记者在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上清镇上下西源村看到,家家户户建有沤肥窖,备有两只写有“有机垃圾”、“非有机垃圾”的塑料桶,一个装可回收废品的垃圾袋。家里的剩饭剩菜、果皮瓜壳、畜禽粪便等倒入自家的沤肥窖或沼气池,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清洁能源。可回收的废品有专门人员进村收购;不能回收的由保洁员统一收集,送到各自然村的焚烧炉统一焚烧,产生的灰土入田;建筑垃圾由保洁员收集后定点堆放,用于村庄填塘铺路。
在鹰潭市,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倡导“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民的事情农民管”。政府推动但不包办代替,而是健全废品回收网络,以市场运作带动垃圾资源化;组织农民推选信得过的村民事务理事会成员,由理事会向农户收取保洁费、聘请保洁员,维持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等。目前,鹰潭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量达98%,建筑垃圾100%用做填塘铺路,有机垃圾的20%转化为沼气,剩余80%沤制成有机肥。非有机垃圾75%得到了回收,剩余25%可以焚烧成灰肥还田。全市每年可回收3558吨废旧塑料、橡胶、纸制品等,农户和保洁员变卖废旧物资每年收入683.28万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