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太湖内湖整治十年告捷 净水养鱼遭遇尴尬
无锡园管中心透露,太湖在无锡的内湖蠡湖“七一”前建成开放最后一个景点,宣告为期10年蠡湖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结,但曾在“蓝藻战”中功不可没的“净水渔业”却在下一步的水质护理“会诊”中遇到尴尬,有专家认为先前做法不利于水体净化,应予放弃。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围湖造田、筑塘养鱼,加上无序开发,被誉为无锡母亲湖的蠡湖成为太湖水污染的重灾区,水质常年处于劣V类,生态环境恶化。2002年以来,该市以清淤、截污、换水、沿湖绿化等6大“诊方”全面实施整治,相对封闭的蠡湖水质及周边环境改观日新月异。
据无锡环保部门监测,目前蠡湖水质已从当初的劣V类基本稳定于Ⅲ—IV类,沿岸38公里贯通大量优美的免费景区公园,植物覆盖率达20%,成为国内水质最好的城市内湖和当地山水风貌的绝佳名片。
2007年“水危机”后,包括无锡在内的沿太湖城市探索以放养鱼、贝等“食藻”动物净化水质,甚至用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但上月在该市召开的国际浅水湖泊大会上却传来异样声音,部分专家认为,目前蠡湖放养鱼类密度过大,俨然一个大鱼塘,影响水质改善,应多种沉水植物方是上策。
无锡太湖办主任顾岗对此也表达了相似看法,他认为目前蠡湖水质浑浊,多由于鱼类活动所致,而沉水植物能固化淤泥,提高水体能见度,眼下蠡湖水质已经不利于其生长,显然鱼多了情况更糟。
无锡园管中心办公室主任许江敏今日接受采访时也表示,02年至09间,蠡湖从未捕过一条鱼,长大的鱼不但吸收营养能力下降,其排泄物也会导致二次污染。由于近几年投放鱼苗的种类少数量多,挤压原有的野生鱼类,也不利于生物链完善。
数据显示,近两年蠡湖共捕捞鲢、鳙等鱼340多吨,估算消耗了水体中约100吨氮和20吨磷。因此无锡农委水产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宪中觉得,目前来看,“食藻鱼”对净化水质应该比种沉水植物更有成效,也会产生一定经济效益。
是高效地减轻富营养化,还是美观地净水,当地多部门负责人也颇为苦恼。“但至少相对以往的寸草不生,蠡湖治水已取得相当成效,至于今后生态环境的提高还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无锡环保局监测站站长丁建清表示。
据悉,目前蠡湖的平均能见度约80厘米,而当地太湖办有计划要将这一指标提高至1米,鉴于沉水植物区无法养鱼的矛盾,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蠡湖水质还未有定论,“最好是自然发展,不要人为干涉”,园管中心景区负责人杨小飞如是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