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中国需要日本的环保技术 期待日本企业积极应对
在持续发展的中国,水污染问题和能源问题等发展的制约因素已经受到深度关注。防止污染和防止地球温暖化也成为中国面临的最大课题,为此,中国提出了“从国外企业引进相关技术和经验、积极推进项目合作”等方针。
日前,日经BP社ECO JAPAN就中日环境合作采访了负责中国环保政策及建设、交通政策的住宅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仇副部长认为,日本的环境技术适合中国。同时也指出,比起欧美企业,日本企业对于进入中国市场并不积极。
在论坛等交流平台上,鲜有日本企业出现,而在中国与欧美、新加坡等共同推进的环境示范城市建设项目中,也还没有日本参与的记录。作为一向主张用环境技术为世界做贡献的国家,人们不禁要对日本在这方的具体行动打个问号。
日本的环境技术很适合中国
日经BP社(以下为Q):请问,您对中国的环境问题与中日环境合作怎么看?
仇保兴(以下为仇):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邻邦。双方建起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是众望所归。尤其是在环境问题方面,水污染处理和节能减排这两个领域对两国来说都是最为关心的。中国的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如果中国能把污染问题治理好,日本的海域环境就安全了。另外,能源问题、地球温暖化也是最需要中国政府全力应对的问题。
在今后的20年内,中国都将是世界上与水相关技术的最大市场,也将是节能建筑领域的最大市场。日本位于东亚,与中国在文化方面有相通之处,我个人认为日本的环境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CO2减排及节能技术是适合中国的。
我们对日本是怀有期待的,不过现状并不如人所愿,双方之间目前还没有在这些方面建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住宅城市农村建设部(相当于日本的“省”)每年举办三个论坛会议。水论坛、绿色建筑论坛、城市规划和交通论坛。我认为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利用这三个论坛会议的机会向日本学习。
我在我写的书里也提到过,我把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分成三种模式。
第一种就是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在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有机动车、能够自由迁移,城市也因此扩展至整个国土。城市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均能耗很高。现状是,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人却消耗了世界资源的30%~40%。。
第二种是非洲的城市化进程。农民都拥到城市里,结果造成农业荒废、粮食不足,城市周边到处都是贫民区。虽然人均碳排放很低,但经济陷于停滞,社会问题严重。
第三种就是日本型城市化进程,我认为中国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也就是提高城市用地利用率,控制人均碳排放,用新干线来取代高速公路作为城市之间的主要方式。
我还要再补充一点,中国也有比日本强的地方,就是所有的街道上都有自行车道,所以有很多人骑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这也是中国城市的一大特点。
城市是一个易于固化的空间,一旦固化、再想要改变就非常困难了。也就是说,现在中国处在发展期,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在城市结构方面犯下错误,那将是下一代人都无法纠正的。
目前,一个美国人消耗的能源等于七个日本人。城市结构的不妥已经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但是要消除这些不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日本企业对进入中国市场不积极
仇:在与中国的交流和商务往来方面,日本企业留给我的印象比欧美企业更为消极。也很少参加我们的论坛会议。
在过去20年里,许多日本企业是搭车“日本对华贷款”项目、向中国出口产品的。但是,随着对华贷款项目的逐渐减少,日本企业过去所依赖的渠道逐渐失去。在如何主动开拓新渠道方面,日本企业似乎还处在懵懂的状态。
进入21世纪后,中日友好也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确立,不仅仅有赖于于双方的对等,还有赖于于双方能够主动推进信息交换和加强合作。这与过去那种利用现成渠道的被动式贸易性质完全不用。
中日企业应当做出新的选择。日本和中国事实上已经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面临环境问题、CO2气体排放问题、还是经济或社会的发展问题,如今都不是一个国家就能够独挡一面的时代了。
Q:目前,欧美先进技术不断进入中国。中国的自主环境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这样下去,日本的环境技术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最终也许会失去登场的机会。
仇:关键是有两个问题,如何解決?何者优先?
第一个就是中国方面应该努力帮助日本了解中国市场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和技术。
还有一个就是如何促进两国企业和技术人员更广泛的交流,为双方开创一条商务通道。
在这两个问题里,第二个问题尤为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尽管日本企业一直表示愿意与中国加强交流、增进商务往来,但这仅限于口头。在实际行动上,日本企业比欧美企业要消极。
我想是不是日本人是这样考虑的呢?“反正日本有先进的技术,中国方面迟早是会找上门来的。”与此同时,欧美企业却是积极迅速地来到中国,主动推销。两者的想法从根本上就不一样。
中国的建筑、环境领域有非常大的需求,是一个大市场,无论从哪里来的谁的产品和技术,都能被这个大市场消化吸收。而且,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有需求、又能当场看到实物,那么供应方是谁都不是重要的问题。在与中国地方政府合作实施的示范项目中,欧美企业向中方详尽地介绍现场所应用的产品是什么、性能如何等。事实证明这种办法非常奏效。
正如我刚才所说,我们对日本的技术和技术人员充满期待。关于这一点,我在这里提供三条建议。
中日共建环境示范城市
仇:第一点,希望更多的日本企业和日本技术人员能参加中国政府举办的“节能建筑”、“污水处理”、“生态交通、环境示范城市”等论坛会议或展会。
第二点,希望日本向中国提供信息。欧美的主流专业杂志现在已经推出了中文版。而相比之下,日本的杂志或书籍除了动漫之外,极少有中文版。所以想要通过中文了解日本的环境、节能领域技术的机会非常有限。在这一点上,中日双方的合作也是必要的。
第三点就是,我们中国政府在日本企业的支持之下创建示范项目。
比如环境示范城市。在中国, 城市的CO2的排放量很大。全部CO2的80%是从城镇地区排放的。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建设一批环境示范城市作为城市先行环境改进事例,其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在建设此类示范城市方面,我们已经积极致力于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与新加坡共建的环境示范城市项目有两个。与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合作也正在推进,目前已经与 七、八个国家达成了共建环境示范城市的意愿。
但是,与日本共建环境示范城市项目却还没有提上日程。与新加坡合作的项目已经有两个,按照国家规模和实力来考虑,与日本的共建合作项目即使达到20个也是很正常的。
中国很多大城市有在其周边发展人口在30万~50万规模卫星城市的需求。对这些卫星城市,如果从城市规划阶段起就能在交通设施、建筑、水循环利用系统、垃圾处理等各个方面引进低碳、资源循环型的技术和机制,那么这些卫星城也许能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的示范样本。
如果上述设想能与日本共同实施,那么包含在这些城市中的诸多技术或概念就是日本原创,这里就将成为集中展示日本最新环境技术的“展览馆”。这样一来,日本在获得巨大的展示平台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市场机遇,从长远来说,对日本是非常有利的。
持续关系是多层面的关系
仇: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从长期观念出发来做。10年或20年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中日合作,都需要我们提前打算。
中国现在成了世界上最大的CO2排放国。日本在环境技术方面处于世界最领先地位。如果两国能够合作,不仅仅能够相互推动两国经济发展,还能在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系统等地球环境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中日两国之间、地方政府(自治体)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等应该建立起各级环境联盟那样的交流组织。这种关系的建立对两国的国家利益以及发展都是有贡献的。从中日关系的发展的角度看,其意义也是重大的。
今年三月底,我们主办的论坛之一、绿色建筑论坛将要开幕。欢迎日本企业都来参加。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如果在这个会上能够亲眼目睹日本环境技术,那么这次论坛的意义就更加深远了。中日双方应该共同努力,我们首先应该从“让中国人能够更轻松地获取日本环境技术的相关信息”入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