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药业低碳定标 制药工业结构调整时代到来
加时一天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未尽人意地落下帷幕,其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尽管这是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通过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量以应对气候变化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在这一背景下,“三低模式”(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亦将应运而生。在我国发布的确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中,不仅提出了减排40%~45%的目标,亦提及“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体系”。由此,一个以“低碳”为特征的医药制造工业体系成为业界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
众所周知,因为污染严重,发达国家多年前就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原料药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中国亦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中承担了很多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如以出口为利润主体的原料药行业,可谓是我国整个医药制造工业中污染最为严重的产业——其产品以出口为主,在其他国家消费的同时,中国则背负了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双重代价。
如今,我国原料药制造工业正同时遭遇国际需求萎缩、国内供求波动的双重窘境。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药商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其中1~8月化学原料药则进口跌31%,出口跌4%,是近5年来化学原料药进出口的首现负增长。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绿色原料药产业高层论坛上,一些原料药生产和使用企业亦纷纷对目前原料药产能严重过剩和高度污染问题表示担忧。
尽管去年我国已出台了《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但对于以生物发酵类工艺为主的原料药生产方式,除了废水排放问题,还有废渣、废气等污染性的排放亟待解决。同时,《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还将药厂生产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这种环保成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会进一步推高原料药价格。随着环保压力和低碳产品认证的推进,“双高”的原料药产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产业转型或升级。
种种迹象表明,“低碳制造”的制药工业结构调整时代已经到来。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产品自身资源消耗少,还包括了产品的创意、科研、投资、生产、销售、服务、回收等一系列过程都必须蕴含着低碳机制。在各国正向中国推销减碳技术和碳捕集封存技术的狂轰乱炸中,中国制药工业如何实现低碳工艺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重要议题。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曾指出,“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应包含四方面,即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完善的低碳发展标准和规范、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准备、健全的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从现有国情来看,上述四个方面仍存在欠缺。而发展制药工业低碳经济,必须要调整现行发展方式,加强上述四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其实,掀开《哥本哈根协议》广泛共识的面纱,我们应该看到,其博弈的并不是在低碳技术或低碳贸易问题,而是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的程序问题,是输送这种创新技艺赚取利润、重新洗牌的机制。对于已经拥有上述技术的发达国家而言,这是又一轮谋求利润最大化的极佳时机。
目前,已经有不少的跨国药企开始行动起来,向中国企业推广其“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以谋求在“低碳经济”中再赚一笔。而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不仅仅将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同时亦可在技术转让、标准制定上获得领跑权,成为国际市场最大的利润赢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