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元素——2009九大威胁全球环境因素之一
在美国,许多农场主可能还记得数十年前他们第一次使用氮肥时的情景:自从使用了氮肥,农场的玉米一夜之间长得又高又大,结满了丰硕的果实。不仅如此,用这些高品质的玉米来饲养猪牛等牲畜,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肉和牛奶。因此,农民便购买更多的牲畜,农场规模逐步扩大。
爱荷华州的农场主丹尼斯·琳赛(Dennis Lindsay)小时候家里曾拥有一块160英亩的农场,而现在这片土地已经扩大到3000英亩,每年消耗大约150吨氮肥(1英亩约合0.4公顷)。不仅美国如此,中国、欧洲和南美国家的农民也大量使用氮肥来增加农作物产量,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然而,根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消息,氮肥的过度使用使自然界充斥着大量活性氮。含有氮元素的污水排到河流、湖泊和海洋后,会导致藻类植物肆意繁殖;工厂排放的氮氧化物会随风四处传播,直到变为酸雨落到地上为止;而那些残留在大气中的氮,将时刻腐蚀臭氧层,例如:二氧化亚氮(NO2)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300倍,同时也是第三大温室气体。
《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片文章称,活性氮被认定为2009年九大威胁全球环境因素之一,其含量已经超过了地球可承受的临界值。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环境科学系教授詹姆斯·盖罗威(James Galloway)表示:“氮元素在满足全球人口食物需求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充分利用氮元素积极作用的同时,减弱其消极作用,尤其是要减少氮的浪费。”
在非洲,大面积使用氮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做法具有极大的意义。然而在美国,高达40%的活性氮被人们浪费掉。汽车尾气、发电厂以及大规模动物养殖厂都是氮排放的来源。而能源需求的上升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氮氧化物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来。
与二氧化碳不同,氮元素不会长时间漂浮在大气中,一般经过几天的时间就会沉降到陆地上。例如,氮氧化合物——氨,与水结合后会形成铵降落到地面。
美联社去年夏天报道称,美国有15所国家森林公园上空大气中的铵含量显著上升,这其中包括了著名的黄石公园、大峡谷、落基山脉等。在高海拔地区,嗜氨性草类植物因大量吸收了雨水中的铵而迅速生长,从而威胁原有的高山苔原植被。
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Earth Policy Institute)主席雷斯特·布朗(Lester Brown)表示:“我们在农业及其他行业中使用的氨越多,生态系统中的活性氨也就越多。而自然界中氨浓度的改变,将改变整个生态系统。”
最严重的影响当属富养水(所含氮养分过多)造成的“死亡水域”。氮流入到河流湖泊中后,为水域中藻类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导致其快速生长,消耗了水中大部分的氧气,以至于该水域成为“死水”,任何水生动物都因缺氧而无法生存。
在墨西哥海湾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处就有一片面积达8000平方英里的“死亡水域”(约20480平方公里)。据统计,全世界约有400块这样的区域,总面积高达24.5万平方公里。
目前全美2/3的发电厂没有安装除氨装置。如果美国环保局推出的新清洁空气标准得以实施,90%的氮氧化物排放将得到控制。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注意节约使用氮肥。以爱荷华州的农场主丹尼斯·琳赛为例,他通过使用智能数字系统监控农田的庄稼生长情况,氮肥使用量已经从十年前的200磅/英亩减少到大约160磅/英亩。
琳赛表示:“现在有许多人都在这么做,我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我希望环境状况一直保持良好。我们在这里长大,喝这里的水,我们希望一切都平安无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