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地区工业污染应重点防控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地区从事工业生产或农产品加工的企业聚集区规模不断壮大、发展不断加速,已成为农村经济的坚实支柱。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重视。作为环境保护部的派出机构,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通过调查研究与现场督查,了解到一些相关情况,并建议将乡镇地区工业污染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防控靶区,以促进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
乡镇地区工业污染防治面临三大挑战
阅读提示
■污染贡献率逐步升高
■污染防治“先天不足”
■规模小,基础差,起点低,污染防治难度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乡镇地区工业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污染贡献率逐步升高。根据1990年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统计局对全国乡镇地区工业污染的普查,乡镇地区工业废水、废气和固废的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3%、14.8%和9.9%。《2007中国乡镇企业年鉴》表明,2006年乡镇地区工业废水、废气和固废排放量所占比例分别上升到22%、24.9%和39.4%,且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为县及县以上工业的2.55倍,有毒物质的排放浓度为3倍~10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产业梯度转移和乡镇地区产业布局调整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工业开发区和园区向乡镇地区转移,乡镇地区工业污染贡献率正逐步升高。
二是污染防治“先天不足”。根据《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公报》,我国乡镇地区工业废水处理率仅为40.1%,比县及县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低36%;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率为27.9%,低42.9%;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30.9%,低12%;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达标率为35.3%,低42.7%;工业炉窑的烟尘排放达标率为5.6%,低48.7%。与县及县以上工业相比,乡镇地区工业的污染防治效果不理想,差距比较明显。
三是规模小,基础差,起点低,污染防治难度大。乡镇地区工业生产经营活动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技术水平低、污染治理难的造纸、电镀、印染、制革、化工、农药、水泥等行业。企业点多面广,规模偏小,结构性污染突出,污染类型复杂,治理设施简陋,这些特点使得污染防治局面非常复杂。加上现阶段对乡镇地区工业污染的程度、特点和分布状况缺乏全面有效的分析,难以有的放矢,污染防治难度很大。
四大问题导致乡镇地区工业污染严重
阅读提示
■难以承受治污之重
■难以实现污染治理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难以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有效运行
■难以监管到位
目前,乡镇地区工业污染防治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点源与面源污染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业和工业污染共存,新老污染相互叠加。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难以承受治污之重。由于乡镇地区工业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低,自身财力不足,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大,筹集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资金比较困难,在污染治理设施上往往舍不得投入。而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有其经济运行规模要求,例如《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指出印染行业废水处理的经济运行规模要不低于1000 吨/日,但是实际检查中发现,乡镇地区的印染企业经济运行规模大都低于上述标准。再加上多数乡镇地区工业企业生存周期短,转产频繁,治污设施折旧成本高,即使勉强上了治理设施,单位运行成本也不经济。很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简陋,运行管理不规范,只是应付了事。
二是难以实现污染治理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由于企业分布非常分散,又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所有制成分复杂,很多企业没有环保手续,类似家庭作坊,位置偏远,出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式的分散格局。如唐山市玉田县12家水泥厂中,环保手续不全的有7家,超期未验收的两家,超标排放的3家,虽已经过整治,补办了环保手续,并安装了布袋除尘器,但仍存在生产环境差、原料存储堆放不规范、无组织排放严重等问题。同时,乡镇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欠账很多,很难实现污染集中排放和收集,污染治理难以做到规模化和集约化。
三是难以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有效运行。随着国家对乡镇地区工业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乡镇地区工业企业环保人才的数量、层次和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污染治理的要求。很多企业缺乏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有些污染治理设施的操作人员对处理工艺、投加药剂、监测指标和排放标准等一无所知。在天津市郊区检查电镀企业时发现,个别企业虽有治理设施,但操作员只监测出水pH值,根本不清楚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属种类和危害,也不知道药剂成分、投加时间及投加量,难以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有效运行。
四是难以监管到位。目前,环境监管触角没有延伸到乡镇一级,除少数发达地区外,乡镇一级环境保护机构还不健全,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由于乡镇地区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较为分散,执法成本高,一些基层环保部门往往会忽视监管。另外,很多企业不属于重点污染源,单个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也不高,往往对其放松监管。由于乡镇地区工业涉及众多行业,生产工艺和产污环节各不相同,污染治理要求各不相同,对监管人员的素质应有较高要求。
四措并举治理乡镇地区工业污染
阅读提示
■分类指导,合理制定完善相关环保标准要求
■严格准入,环评审批要把好“进口关”
■集中入园,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
■加大投入,设立乡镇环境监管机构
当前,要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对乡镇地区工业污染现状和防治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和动态更新,掌握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分类指导,合理布局,严格准入,完善机制,设立机构,加强监管,切实加大乡镇地区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一是分类指导,合理制定完善相关环保标准要求。要结合乡镇地区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乡镇地区工业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制定完善环保标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引导乡镇地区工业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合理流动,科学布局。要依托乡镇地区资源、环境容量和环境功能区划的实际,加强对乡镇地区工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并将其作为专题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同时,结合经济转型升级和污染减排,大力推进结构优化调整,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业,从源头减少污染。
二是严格准入,环评审批要把好“进口关”。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加大“关停并转”力度。对难以形成规模的小型企业,要加大整合力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污染综合治理水平;对污染严重、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到位;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要按要求淘汰。申请建设乡镇地区工业企业时,不能只提交一份简单的环境影响评价表,应编制环评报告书,环保部门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严防落后工业向农村转移,特别应防止已关停的“十五小”和 “新五小”企业死灰复燃。
三是集中入园,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要按照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标准要求,建设乡镇生态工业园区,统一配置完整的基础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从园区层面上提高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实现污染综合治理和集中控制。要创新模式,在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园区的第三方运营,遏制企业超标排污和偷排偷放等现象。
四是加大投入,设立乡镇环境监管机构。可以借鉴农村生态项目“以奖促治”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要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在有条件的乡镇率先设立环境保护所和环境监察中队,增加专业监管人员。要加大监管力度,将乡镇地区工业污染防治纳入总量减排考核范围。要对工业污染集中且污染较重的农村地区,实行重点监管、挂牌督办、限期整治。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产生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理体系,控制工业“三废”对乡镇地区的环境污染。要抓好污染企业搬迁、倒闭、关停之后的遗留污染问题,重点是化工、电镀、皮革等行业,对工业废渣、危险废物、废水进行妥善处置,确保没有后顾之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