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跨越国境的生态灾难
7月18日,巴西政府在该国的3个港口发现了来自英国的1400吨垃圾。无独有偶,同样来自英国的电子垃圾“现身”于大洋彼岸的加纳,给当地环境带来威胁。刚刚落幕的八国峰会余音未消,发达国家齐称气候环境问题达成“历史性共识”,而发展中国家却在承受着漂洋过海而来的生态灾难。
资料显示,每年全球约产生2000万至500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70%被倾销到亚洲,剩下的大多数被运往印度和非洲国家。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国更是成了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国际消费者组织官员卢克·厄普秋尔奇对此评论说:“如同哈利·波特的魔法般玄妙,每年数百万吨电子垃圾从发达国家神秘蒸发。但最终,您总能在发展中国家找到它们。”
与普通垃圾不同,电子垃圾释放出的铅、汞等有毒化学物质对大气和土壤的侵蚀程度难以估量。在加纳,工人们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状态下拆卸、回收废弃电子产品,不同程度地忍受着污染物的折磨。在索马里,垃圾中的有毒物质渗入地下水,导致渔业资源锐减,甚至成为催生海盗活动的原因之一。而在“非洲最大的垃圾场”——肯尼亚的丹多勒,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呈现重金属中毒的症状。与此同时,电子垃圾走私正在走向集团化。联合国报告称,丰厚的利润使有组织的犯罪集团由毒品走私转移到电子垃圾走私。
发展中国家何以要为这不可承受之“毒”来埋单?数据显示,西方的安全法规抬高了处理电子垃圾的成本,而将其出口则要便宜10倍。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毫不讳言,发达国家打着“扶贫捐赠”的旗号,向非洲运输二手电脑,结果至少有1/4根本无法使用,最终只能被填埋。这使得渴望技术设备的发展中国家依旧无法填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却要背负着与发达国家不成比例的电子产品的有害废料。
在批评和指责声中,发达国家出台措施不少却难有真正施行。尽管世界各国均已认可旨在限制有害物质转移的《巴塞尔公约》,但危险废料的最大输出国美国却迟迟不肯签字。欧盟试图通过减税来鼓励电子产品回收也受到各方力量的百般阻挠。发展中国家应对洋垃圾的前景一片阴霾。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灾难,更是整个地球的污染之痛,总有一天要需全世界共同面对,包括发达国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