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从"污水塘"到一座新城的变迁

更新时间:2009-09-30 08:38 来源: 作者: 阅读:515 网友评论0

 从"污水塘"到一座新城的变迁——解读国贫县湖北长阳改善民生的"潘家塘样本"

昔日"龙须沟",今日聚宝盆。28日,在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津洋口集镇的潘家塘地段,一座集土家风情商业街、综合批发大市场、大型高尚生活社区等多功能"物流商贸圈"为一体的"龙津星城"正式揭牌。占地327亩的"龙津星城"彻底改善了津洋口一带3万人的人居环境。而在几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近32万立方米的内积死水塘,秽臭无比,蚊蝇云集,治理困难,让人绝望。

丹水是长阳境内清江第一支流,在津洋口集镇潘家塘处与清江汇合。随着清江流域电力梯级开发的推进,这一汇聚之地矗立起一座大防护堤,斩断了丹水河道的自然走向,日积月累,此处形成一个内积"臭水塘"。一边是迫切的民生呼声,一边是薄弱的政府财力。为改善潘家塘小区的人居环境,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和这个"死水塘"较量了10年,最终探索出了治理开发与民生环保并举共赢的新模式,被誉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民生样本"。

"死水塘"愁煞居民

1994年,隔河岩水电站建成投产,将长阳境内清江拦腰斩为两段。随后,高坝洲、水布垭两座水电站相继竣工,清江流域梯级电力"三级跳"画上句号。津洋口潘家塘小区的一片丹水曾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令小镇居民甚为自豪。

津洋口集镇与长阳县城毗邻,属高坝洲库区淹没区。随着高坝洲、隔河岩两坝之间水位上涨,长阳城区段的清江水域成了库区尾部。伫立丹水与清江交汇处的津洋口大防护堤上放眼望去,奔腾的清江水失去了昔日的汹涌澎湃,变为一种少女式的温柔和恬静。

然而好景不长,堤内的另一种景象渐渐让人喘不过气来。长阳人大常委会、长阳政协有关材料这样叙述:随着高坝洲库区的形成,1999年,在津洋口大防护工程建成后,丹水与清江交汇处——潘家塘形成了近32万立方米的内积死水塘。加之集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塘水变黑发臭,蚊蝇大量繁殖,不由让人们想起一首诗:"这是一滩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漣漪。"

治理呼声十年不辍

早在2001年初的长阳县人代会、政协会上,长阳2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治理津洋口潘家塘的议案、提案。

综合整治潘家塘需巨额财力。尚为国家级贫困县的长阳财力相当薄弱,每年只能采取暂时性的治理措施,无法彻底根治污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污水之害?!"居民们忧心忡忡。县长的电子邮箱里,关于治理潘家塘臭水塘的群众来信不在少数。

2007年1月的长阳县人代会、政协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提出了关于彻底根治潘家塘污水的议案、提案。"治理污染,关乎民生,必须抓紧落实!""对污水塘给百姓带来的危害,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

新一届长阳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将潘家塘综合整治工程庄严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列为2007年度政府的九件为民实事之一。此后,长阳县人大、县政协分别组织部分代表、委员,对潘家塘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当地政府和相关单位汇报,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形成了民生报告。2007年4月28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这个专项报告。潘家塘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提速。

财力薄弱凸显治理软肋

十年来,长阳决策层为治理潘家塘不懈地付出了多方努力。一方面向上多方呼吁争取,积极研究综合治理方案;一方面千方百计筹资采取暂时性的治理措施,如引进草浮莲等水草植物、夏天喷洒灭虫剂等,然而只能治标。管不了几天,烦人的蚊蝇又滋生出来。

长阳县委、县政府没有放弃,仍艰难地谋求治理"良方"。2005年,该县委托武汉某公司编制了《津洋口防护区环境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一:综合治理,采取水污分流、水体自净措施,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等综合治理。方案之二:进行全填,将现丹水河填至84.6米高程。同时实行雨污分流,建排洪渠、污水管网。

通过科学比较分析,综合治理工程量小,投资概算少,能解决污染问题,绿化周边环境。但耗电量大,后期成本高,水处理效果难以保证,随时可出现"二次污染",也不利于城镇规划、建设发展;而全填方案可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205亩,能彻底根治环境污染,有利于城镇规划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地方经济。但投资概算竟达3200万元,且施工期较长。

3200万元投资?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显得力不从心。"要治就要治彻底!"时任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尚云关键时刻拍板,决定采取全填方案,一次治理,永绝污染。

市场招商破解资金"瓶颈"

2007年3月,长阳县委、县政府在全年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200万元用于前期征地等筹备工作,正式启动潘家塘综合整治工程。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同意县政府贷款1000万元先行启动。

长阳决策层充分预见潘家塘填筑治理后"再生"的巨大"土地资本",决定通过市场招商开发,破解资金"瓶颈"。为确保年内完成填筑治污工程,相关招投标工作迅速展开。

长阳县政府委托武汉某拍卖公司对潘家塘污水塘119亩土地公开拍卖。然而,区位不好、环境差、治理难度大、开发利用价值不高,使其成为开发商眼中的一块"鸡肋"。无路可退。长阳县政府再次专题办公研究,决定将潘家塘周边土地140多亩和丹水河填筑后形成的205亩土地共345亩一次整体出让。

拍卖再不成功,治污将成空谈!马尚云寝食不安,亲自给县外部分知名企业老总打电话沟通,诚恳寻求支持。同时责成有关部门组建招商专班,到宜昌、跑武汉,主动登门省内外十余家大型房产投资开发企业,以诚招商,最终赢得宜昌市金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芳心"。

治理开发与民生环保共赢

根据规划,开发业主将在原来的潘家塘"臭水塘"之上,分期投资3亿多元实施"龙津星城"开发项目,建设一个30万平方米的土家风情商业街、清江综合批发大市场、大型高尚生活社区。

2009年9月28日,经过一年的努力,"龙津星城"大型高尚生活社区一期及土家风情商业街开始揭牌发售。配套的清江综合批发大市场也奠基动工。这个综合批发大市场占地达2万平方米,共有373间商铺组成,建成后可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年创税收近千万元。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马尚云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污水塘治理需要政府出资3000多万的资金,通过市场运作,却吸引来了3亿多元的社会开发资本。新城的开发,彻底改善了3万人的生活环境,而且既推动了当地的就业,一批小老板回乡创业,还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昔日的长阳龙须沟,现在成了一个聚宝盆。按原方案政府财政需负债近3000多万元的治污工程,通过市场招商开发变成了无债务的"民心工程"。(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从“污水塘“到一座新城的变迁…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