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洗浴废水循环利用的可行性

更新时间:2009-03-05 09:04 来源: 作者: 阅读:3961 网友评论0

从当前国内外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动向来看,洗浴废水的直接循环利用前景非常可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经济因素

在城市供水领域,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为缓解水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水价必然会呈上升的趋势,将推动洗浴废水的回用。对于浴池这种大量用水行业,许多城市采取高水价政策。例如,东北某市的洗浴业水价为7元/m3,对于一个有几百名顾客的普通浴池,每年水费达40多万元。如果该浴池用水能够循环使用,按回用率为70%~80%计,即使处理回用1m3水的费用为4元,仍可年节约水费30%以上,同时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

此外,洗浴废水回用相应地减少了污水排放量,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也降低了城市污水厂的处理费用。

2 技术因素

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污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可能,而洗浴业很高的水价又为采用各种高级水处理技术创造了经济上的条件。除了有成熟经验的许多传统的污水和饮用水处理工艺外,可以利用的深度处理技术很多,如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色度和嗅;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通过破坏有机物的分子结构达到改变污染物性质的目的;将臭氧和活性炭联用,可以克服二者各自之短,发挥各自之长;生物活性炭发挥了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延长了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可提高出水水质;光催化氧化技术可以将有机物充分氧化;电化学方法将物理和化学方法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清洁、灵活并且功能强大的处理方法;膜技术去除污染物的范围广,从颗粒杂质到离子、细菌和病毒等,特别是反渗透技术可以充分去除水中各种形态的杂质、制备纯水。此外,生物过滤反应器、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塔滤和生物接触氧化等生物膜处理技术,借助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去除作用。将其中若干技术合理组合起来,必能使处理后的洗浴废水达到循环利用的要求。

3 政策因素

修订后的新水法于2002年l0月1日起实施,规定从江河取水要收费。各地也以国家水法为指导,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鼓励节约用水的技术经济政策,以促进现有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和技术设备的改造,以及污水资源化的实施,如《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天津市节约用水“十五”计划》和《郑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各地都在逐步提高城市用水价格以及水利工程供给工厂和自来水厂的用水价格,同时,对各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超额加价,对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实行惩罚性收费。将水价改革与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造供水设施、推行科学节水制度结合起来实施,各部门可以实现高效地利用水、自主地节约水。深圳市即将推行强制性的节约水资源措施,建立专门机构,积极推行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这些政策上的扶持可使节水工作能较顺利地在全社会展开,也将引导洗浴业这种大量高价用水行业加强节水工作。

4 接受观念因素

洗浴废水经过净化后回用于浴池,使用者的接受观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对于这种观念上的纠正,需要社会不断地宣传和教育,而更重要的是人们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在纳米比亚的温得和克,将污水处理为可饮用的水,已有30多年的历史。正像温得和克水回用系统的LueasvanVuuren博士所说“对水的评价不是看它的来源,而是看它的质量”。因此,只要处理后的水达到水质标准的要求,对人们的观念以科学的方法纠正是完全可行的。上述分析说明,洗浴水的循环利用符合国家的节水政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利,观念上可以接受,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洗浴废水循环利用的可行性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