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低碳企业的三大考题

更新时间:2011-11-24 09:26 来源:赢周刊 作者: 阅读:2148 网友评论0

低碳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行业、最热门的经济增长点,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我国此前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意味着,对于低碳产业的投入,“十二五”期间投入要大于“十一五”。据麦肯锡测算,需要额外成本的减排技术,在“十一五”期间约占20%,到“十二五”期间将达40%,附加投资也需从“十一五”的1.5万亿元上升到“十二五”的1.9万亿~3.4万亿元。

但在诱人的光环下,对于那些摸着石头探路的民营企业来说,掘金低碳产业的感受可谓冷暖自知。一方面,要承受研发新技术漫长的时间成本和沉重的资金压力,当技术成熟后,面对市场的疑惑和不理解,还要承担“扫盲教育”的角色。要撑过黎明前的黑暗期,不仅需要运气,更考验企业的生存智慧。

掘金低碳经济的三道坎

技术创新的现实瓶颈

舒俭是广州一家节能企业的创始人,其核心的专利技术听起来有些拗口——太空蒸发浓缩技术,原理却简单实在:将传统蒸发浓缩工艺中的二次蒸汽循环回收使用,运用于制药、食品行业可以实现节能降耗,在化工、有色冶炼等行业可以用于污水处理。

这项技术在加拿大、美国、德国等国已经比较成熟,但只被应用于乳品奶粉行业,如果要把技术运用到医药、化工等领域,必须对设备进行重新研发,以使机器配合各种药材、化工原料的物性。

漫长的研发、调试过程从2007年开始,一直到去年才正式投产。这四五年间,舒俭每年都要持续投入几百万元的研发资金。除了在2009年时获得一次金额不到1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扶持资金,其它投入都来自于创始人的自有资金。

在进入节能环保行业之前,舒俭已经创办了两家做自动化业务的公司。“太空蒸发浓缩技术”的研发经费就来源于这两家公司的盈利,以及他个人从事股票、房产投资等方面的收入。

舒俭坦承,项目一度有研发失败的风险,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因为压力太大而睡不着觉。但他始终认为,这个项目是造福于社会的,值得投入。“假如我失败了,还有第二拨人会上,在我的基础上,别人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第一阶段的研发告一段落后,为了把技术用于实践,舒俭找到惠州某制药公司,宣传设备的节能效果,更提出免费帮对方安装一台设备,不仅出钱,还出人、出力。在这样的“优惠”条件下,该惠州制药公司决定试一下这只免费的“螃蟹”。

“制药厂生产的药的品种有上百种,我们针对其使用最广泛的十几种药,专门为他们研发了一个系统,定制了一台设备。”舒俭告诉记者,这台新设备与制药厂原有的旧设备同时使用,节能对比效应非常明显。在同等产量的情况下,新设备不仅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3倍,生产能耗降低了75%以上,一年能节省90万元的成本。“整个厂有七八台设备,如果全部进行改造,一年可以节省700多万元。”

第一台设备运转成功,他们却未能喘一口气,距离真正的销售还有一段距离。据相关技术人员透露,尽管设备达到了预想的节能效果,但在设备的美观程度、噪音问题、排热问题等很多细节上还要进一步完善。“这两年内仍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发,现在从我们掌握的技术来看,已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了,才开始向市场推广。为此公司先后又投入了200多万元。”

技术创新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尤其对于一个尚未成熟的新兴产业来说。专家表示,由于低碳产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单个企业进行投资将面临巨大风险,未来收益能否弥补成本并获取可观收益,以及创新项目能否成功都很难预测等不确定性因素,将迫使企业放弃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未成熟的产业重要特征是需求不成熟,即使技术创新项目取得成功,还将面临市场开拓的艰巨任务,进一步抑制了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欲望。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我国低碳技术的储备特别是其中的低碳核心技术储备,远远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可能陷入比较尴尬的局面——要么花费大量时间用巨资从头开始研发自主低碳技术,要么再次冒因被人绑架而危及产业安全的风险,从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和利用低碳成熟技术,从而产生所谓的“锁定效应”。

市场培养周期漫长

技术只是第一道坎,与市场打交道比技术创新更让人头疼。当舒俭跟客户介绍这个技术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不可能”。对于这项技术,很多工程技术人员都听说过,解释起运作原理也懂,但是没有人亲眼见到它应用,实际用起来时到底行不行也没信心,多数人选择了观望。

“对市场的扫盲教育非常漫长。”舒俭说,所有的新客户都会先来公司看,是不是有这个实体,是不是皮包公司,再到现场看设备运行的情况,名副其实的眼见为实。“沟通成本很高,也没有办法。但也很正常,因为这是新技术。“

当初选择以制药行业作为突破口,舒俭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白,“欧盟为制药企业设定了门槛,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很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而国内外的相关技术都没有覆盖到制药行业这一块”。

不过推广时却发现,制药企业虽然对节能降耗的技术感兴趣,也很愿意节约成本,但没有政府部门责令限期整改的压力,对技术的需求不急切,谈起合作来周期很长。“谁都不想吃第一只螃蟹,都想看看别人用得好不好再决定,这种心态导致推广很缓慢。”

这是很多传统企业对待环保技术的普遍心态。专家表示,企业的短期盈利目标很难促使其放弃当前的利益而投资长远的发展。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技术之间达成一种低效率均衡,如果使用新的节能技术,必须打破原有的产业利益链,投入充裕的资金配套相应的设施,改变原有的营销理念和盈利模式等。一系列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巨大的额外成本,有短期盈利目标的企业不会花费如此巨大的成本投入技术创新。

节能经济三年内将遇井喷期

幸运的是,在与市场的磨合中,机会悄悄打开了另一扇门。

此前,韶关冶炼厂由于废水污染严重,被当地环保局责令停产整改,中科院在为韶关冶炼厂设计整改方案时采纳了这项设备。“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能耗非常大,很多企业接受不了。因为环保并不能产生利润,意味着企业是在花钱处理污水,日常的维护和运营费用很高,企业很吃力。我们以前跟中科院做过交流,他们认为我们的设备运行成本低,只是一次性投资比较高。因此当他们碰到这个项目,就联合我们一起参与。”

“这是我们在化工厂行业接下的第一单。现在最近接到很多电话交流技术,都是关于化工厂的污染处理。这证明韶关冶炼厂只是广东省的一个点,现在中国每一个省都对环保抓得很紧,如果每一个厂都使用我们的设备,市场前景容量将十分可观。”该项目的市场负责人朱江告诉记者,对比起制药业,化工企业对环保技术的需求更迫切,公司也因此开始调整销售策略。“找到我们的化工企业有两类,第一类是生产本身需要这类设备,原来用的是老设备,现在物价上涨,原材料成本越来越高,国家给的节能降耗压力也越来越大,两头夹击,企业必须对设备进行革新;第二类是企业本身非常接受新科技,在没有遇到外在压力的情况下主动寻找节能解决方案,他们希望用最先进的技术去走在行业最前端。”

尽管一路走来步履维艰,但舒俭对公司的前景充满期待。他认为,这一技术的井喷时代会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来临。“就像市场对微波炉这个产品的反应一样,微波炉刚推出的时候很多家庭不敢用,怕对身体有害。但有一家用了一年半年以后,马上就会引发爆炸性需求。”

我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7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因此,我国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压力在生产领域。这也意味着生产领域的低碳生产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

具体到浓缩蒸发技术领域而言,国内使用这一技术有八大行业——制药、食品发酵、饮料、牛奶、有色金属、精细化工、工业废水处理,根据对这些行业的估算,舒俭认为,太空浓缩蒸发技术的市场需求将达上千亿元。而根据目前的市场推广情况,公司明年的销售额会在2亿元左右。

收款模式考验企业资金链

随着市场推广力度加大,订单持续增加,舒俭不得不面临另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资金周转。按照行业惯例,设备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收款,制定一个几年的计划,根据企业节能的效益来分成。这就意味着公司必须预先承担设备制作、安装、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成本,而一套设备的成本在几百万元至上千万元不等,对一个依赖自有资金运转、已经承受了五年研发投入的民营企业来说,资金压力不言而喻。

舒俭告诉记者,公司在市场推广取得一定知名度后,已经有多家银行主动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三方合作,对设备进行低息分期贷款(1‰-3‰),缓解资金链压力。此外,他也开始与风投接触。“风投知道这个技术很好,但在全国市场还没有铺开,它也还在观望。”

据了解,中国低碳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但贷款对企业的要求较高、成本较高,不能惠及大多数低碳企业。低碳企业的资金来源需要多元化,而风险投资正是理想的资金来源。

事实上,风险投资已经成为许多环保节能企业的“救命稻草”。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对556家风投机构的调查显示,2009年VC对能源环保领域共投资了35亿元;VC投资的项目中,每10元钱中就有1.1元投向了能源环保领域。2009年风投对能源环保的投资项目数为99项,总金额为34.99亿元;仅次于狭义IT行业的135项和43.29亿元,成为继传统行业、狭义IT行业之后的第三受宠行业。另外,556家风投机构将能源环保行业评为了最具投资价值行业。

在很多风投机构看来,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既属于产业政策扶植范畴、又对经济周期不敏感,这种行业的特殊属性符合他们对投资安全性的需求。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广州低碳展上,还有专家建议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保护、激励企业的低碳转型,可考虑对低碳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投资于低碳技术设备给予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对低碳经济转型的融资给予税收优惠;对碳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等。为了帮助企业防范低碳转型中的技术和产品开发风险,激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和产品开发,可考虑由国家财政拨款建立风险补偿金,为企业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开发提供履约担保;扶持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其在积极承担企业低碳技术成果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风险的同时,依法获取相应的投资回报;实施政府“低碳”采购政策,由政府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

专家:进军低碳产业宜早不宜迟

“低碳时代不可逆转,企业怎么在低碳时代承担自己的低碳责任,怎么抓住这个时机形成自己的发展机会,大有文章可做。符合低碳标准的公司,就是将来市场需要的公司。”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广州低碳展上,中山大学地球资源与环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告诫企业,如果不提前把自己纳入低碳的游戏规则,以后为此付出的代价就会加倍。

低碳经济不同于工业文明或信息革命等技术创新导致的内源型经济革新概念,而是一个外在环境“逼迫”下的经济模式转化。也就是说,没有外在环境的限制和法律的约束,就不存在低碳经济,也没有必要走低碳发展道路。

低碳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里程碑事件,一是1992年签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二是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周永章认为,这两个协议使低碳在全世界范围成为一个全新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意味着什么?对每个商品会定一个标准,叫‘碳标’,假如你的产品符合这个标准就可以摆上货架,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就不能上货架。如果不能完成低碳的义务,当然可以在国内销售,但你的产品就不能出口,这意味着企业的利益会受损。对于低碳的游戏规则,有人说是发达国家给中国设置的陷阱,我们不要钻(这个牛角尖)。如果你现在不主动参与这个游戏规则,不会影响别人制定游戏规则,几年后你会为不遵循这个游戏规则而付出加倍的代价。”周永章说。

3万亿商机

新的游戏规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日前,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上表示,我国正以环保服务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预计“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将超3万亿元,环保产业将保持年均15%-20%的复合增长率。

另据报道,根据即将出台的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左右,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核心领域的环保装备产业和环境服务业产值分别各达5000亿元。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环保的政策性文件频频发布。先是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随后环保部下发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等,让“环保”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11月9日,环保部又正式公布了《“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明确表示要将严重污染环境、大量消耗资源的商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选择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并逐步扩大征收范围。

“从这些政策文件中企业可以发现其中的商机,这代表着未来产业的方向。”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任江铮对记者表示,实现低碳目标目前以六个方面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的经济低碳发展目标;资源指标,以扩大碳汇和新能源为导向的资源利用;社会指标,以公共交通和低碳社会为导向的生活方式;技术设施指标,以低碳设计和节能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政策指标,以低碳城市规划为导向的政策体系;环境指标,以减少污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保护。从这些目标可以构建产业方向。

广东企业如何抓住商机

广东的低碳环保企业如何抓住商机?香港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伍健华建议,广东的低碳环保企业应利用CEPA带来的利好,在低碳领域进行粤港合作。“内地有庞大的市场和较低廉的施工成本,国外企业在节能产品的外观、自动化和产品优化方面有优势,但生产成本很高,而港商的优势则在于沟通能力比较好,可以成为中介的角色,知道各自思维的方式,达到三赢的局面。”

据伍健华介绍,其经营的空气净化设备公司已经在这样的三方合作中尝到甜头。“我们看到了内地的商机,我们的产品可以应用在化工厂、橡胶厂、医疗厂、铝厂,甚至建材厂等等,在有内地庞大的市场。一方面,由香港公司接订单,交由内地的工程队来承包、制作,这样成本优势比较明显;另一方面,韩国在技术方面有优势,香港公司在内地企业和韩国企业之间进行沟通,联合起来制造一些好的产品给珠三角的用户,同时供应给珠三角的客户,做开、做熟了之后,我们也希望把这个产品打进外国的新兴产业,包括越南、柬埔寨等等,帮助这些国家投入工业生产,使他们减少工业污染。”

专家认为,面对低碳产业这一新的增长点,各产业和企业必将经历一次新的大洗牌。在今天看来生机勃勃的产业和企业,或许明天会突然死亡;而有些现在看来很弱小的产业或企业,明天也许会成为强势产业,关键在于能不能抓住低碳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由于绿色产业在我国刚起步,利润和发展相对比较大,容易遭遇“高额利润诱惑——疯狂投资——产能过剩——最终泡沫破灭”的循环。在缺乏低碳技术积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低碳转型应避免陷入这样的路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低碳企业的三大考题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