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要点与亮点解读

更新时间:2011-12-22 10: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1737 网友评论0

推动经济转型 提升生活质量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要点与亮点解读

在刚刚闭幕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表了重要讲话。根据大会精神和李克强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学者,对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的要点和亮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关键词 全社会关心

生态文明理念应植入价值观

要逐步影响和引导决策管理行为和社会风尚,逐渐诱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从金钱、功利转向社会的富足、健康与文明,生产方式从资源掠夺型向保育再生型转变,消费行为从高能耗、高消费向低能耗、适度消费转型,塑造新型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决策文化、社区文化和媒体文化。

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使全社会都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应逐步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植入社会生活和思想价值观中。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攻坚方向。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说,我们应该构建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和文化内涵,这是一个重要命题。我们把这种系统性的部署称为整体优化的环保战略,从经济、政治、社会、区域等方面全面纳入环境保护的要求,使这些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领域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优化和转变,最终实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战略,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应从哪里入手?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如松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包括5个方面:从科学层次认识生态,从系统层次管理生态,从工程层次建设生态,从社会层次宣传生态,从美学层次品味生态。根据中国国情,生态文明在宏观上要逐步影响和引导决策管理行为和社会风尚,在微观上要逐渐诱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从金钱、功利转向社会的富足、健康与文明,生产方式从资源掠夺型向保育再生型转变,消费行为从高能耗、高消费向低能耗、适度消费转型,塑造新型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决策文化、社区文化和媒体文化。

夏光说,环保部门理应高举生态文明的大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主力军,但当前还需做好两方面准备:一是机构准备。环境保护部可以考虑组建一个部门,与全面推动环境文化建设,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重要任务形成对接,提高环保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二是能力准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需要强大的科技、理论支撑,目前环保部门的规划、科研、政策研究能力都与实际所需相差较大,必须下大气力加强能力建设。

夏光说:“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意义重大,不仅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环保任务进行了部署,更重要的是为环境保护在国家社会经济全局中的位置进行定位,激励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环境保护事业推向前进。”

关键词 环保产业

发展环保产业就是扩内需

现在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物都是内需所包括的内容,这种不断增长的绿色需求,是发展环保产业才能提供的。生态保护、节能减排都属于生产性的内需。这些需求能促进、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

保护环境、促进资源节约会带来大量新的需求,促进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耀表示,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重点扩大消费需求。随着未来市场发展的要求,以及环境标准提高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要满足这个需求,就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过去,人们在消费上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如生产、消费、流通等都体现出低碳化的要求。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陈耀说,今后的制造业、服务业都要更加注重环保需求。哪些产品体现了这个理念,市场就会更大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扩大内需要发展环保产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表示,扩大内需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有力支撑,是解决部分对外依靠、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有力手段。对内需的理解不能停留在传统观点上,而要随经济发展而变化,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需求扩展而不断提高。现在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物都是内需所包括的内容,这种不断增长的绿色需求,是发展环保产业才能提供的。

“内需有多种层次,包括消费性的内需和生产性的内需。”赵细康说,生态保护、节能减排都属于生产性的内需。这些需求能促进、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另外,通过发展环保产业、低碳节能技术,能创造有效的绿色供给。环保的供给通过以供拉需这个途径,引导消费者从传统消费向绿色消费转变,从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绿色推力。

要把扩大内需和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需要采取哪些措施?陈耀认为,在产业发展上要符合生态化、低碳化理念。在产业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中,在产业选择、技术研发上,要更加积极主动去满足、适应这样一个国际化的趋势。赵细康认为,从政府角度而言,一方面要顺应这种消费的转型,对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企业给予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要重视绿色生产服务业,“不能把发展环保产业仅仅理解为生产环保设备,现在生产型环保服务业才是环保产业的主体。”此外,政府还应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导向的咨询服务。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环境产品提供是政府的职责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作为准公共物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和分配者。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部分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功能的环境产品提供应该是政府的职责。

保护环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们身心健康。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环保工作的着力点,也是落脚点。

“环保工作本身的宗旨决定其人民性,也就是说,保护环境必须依靠人民,环保工作的本质也是为了人民。”夏光这样解读环保与民生的关系。夏光认为,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的“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这一观点,再次明确界定了各级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重要职责,是在“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绩基础上的新飞跃,也是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奋斗目标。

对此,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是传统市场经济不能有效提供的一种物品。作为准公共物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和分配者。这也就是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的基本的环境公共服务。各级政府应该有这样一些责任:一是制定一个与国际基本接轨、符合老百姓诉求的环境公共物品的质量标准,如修订国家的空气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能简单地用发展阶段特殊性和国情来延缓环境质量标准的提高;二是发布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真实状态和水平,老百姓周围的水气土与“清水蓝天净土”要求差距如何?无论是环境质量标准还是监测评价体系,都要以公众健康和生态平衡为出发点;三是在识别出这种差距后,运用我国“强政府”的行动机制,根据环境公共服务提供的事权和财权划分,加大各级公共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规模,提高环境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四是建立公众环境权益维护和保障机制,特别是要加快立法和司法制度建设,建立环境风险和污染损害赔偿机制,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和污染责任保险,建立公众环境健康救助机制,真正促进企业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

当前我国正进入污染事件高发期,其中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就是地方政府过分关注短期经济效益,而对良好生态环境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部分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功能的环境产品提供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助的考量因素;也从实践上要求我们按照统筹城乡、梯度推进的原则解决农村、农民的环境问题,要把多年来城市、工业、大规模污染防治领域的经验逐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应用于农村、农业、小而分散规模的污染防治领域。对地方政府而言,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底线,作为衡量又好又快的“好”字的最基本要求。

关键词 生态环保

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这个提法意义重大。从长远来看,这是国家利益的体现,合乎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我们的应对之道是以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为切入点,促进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这个提法意义重大。从长远来看,这是国家利益的体现,合乎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陈耀对记者如此表示。

陈耀说,现在提出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不仅是因为我国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而且因为加强环保,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在全球已经形成了共识。只有自身做好了,才能在国际经济政治博弈中占领制高点,才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发展绿色经济是一个大趋势,只有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低碳、节能技术推广,才能激发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避免绿色关税壁垒。”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表示,中国只有发展绿色经济,才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在这个过程中,环保是一种助推、引导的手段。

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何学彦博士表示,以绿色、环保为内涵的国际贸易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当前,我们的应对之道是以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为切入点,促进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贸易环节也可以成为重要的减排领域。”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丽平表示:“要提高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提高绿色竞争力,从根本上讲还得立足自身,真正实现自身的绿色发展。”她说,我国正在实施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在事实上已经开始“绿化”对外贸易,但这方面的工作未来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加强。如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已经取消出口退税,对某些产品加征出口税,但相关的产品目录必须加强研究、完善和更新工作。她建议,可以考虑征收“环境关税”,从根本上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赵细康表示,现在国际市场上对绿色低碳、气候变化非常关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找到共同点,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另外,中国有着节能低碳的庞大需求,国外有低碳节能的先进技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双方互补,提高产业发展能力。他说,政府应该搭建一个平台,让国外机构和企业把先进技术引进来,解决国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制定配套性的实施细则,通过更具体的政策细化来推动。

商务部世贸司副处长万怡挺表示,一方面,应通过各项引导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改造与创新;另一方面,要通过严格国内环境法律法规,利用倒逼机制,推动企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其在国家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从短期看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从长远看,将有利于提升相关企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国际形象,更容易适应发达国家的环境法规,从而在国际竞争中避免被动。”

关键词 转方式 

加强环保是转方式内在要求

节能减排倒逼机制正是对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代价过高问题的响应。优化产业结构关键还是在于生产要素的价格改革,必须利用经济、价格杠杆对土地、能源、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等进行改革。

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增长的过程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而环保既是发展,也是转型。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而环境问题的背后往往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强环保可以倒逼经济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转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前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高,转变发展方式是最直接的应对手段”,吴舜泽表示。他认为,节能减排倒逼机制正是对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代价过高问题的响应,环境质量稳定并有改善是解决又好又快发展问题的底线,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是处理二者关系的核心,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是解决资源环境代价过高问题的方向,建立一个体现资源环境成本、价格体系稳定的长效机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

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谭莹进一步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高资源投入、高能源消耗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上,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戴星翼认为:“要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倒逼经济发展转型,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从更好的发展方式中获取环境效益。”

吴舜泽表示,优化产业结构其实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脉相承,具有现实意义。“十一五”期间,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最大的不利因素是产业结构升级偏缓,污染物新增量过大。所以“十二五”最首要的任务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遏制污染物新增量加大。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资深专家管清友认为,优化产业结构关键还是在于生产要素的价格改革,必须利用经济、价格杠杆对土地、能源、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等进行改革。

戴星翼表示,要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这些企业应注重开展良好的环境管理,积极应用先进科技。他说,调结构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看待经济发展,怎样的GDP是合理的,GDP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的内涵很丰富。

关键词 企业减排

激发企业节能减排动力

深入开展“十二五”期间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转换节能减排的动力机制,完善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国家通过出台更多的鼓励性政策,加大配套资金的支持力度来引导企业,要更加突出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地位。

完善相关激励和约束政策,能够使企业在节能环保中增效益、有动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研究表明,从长期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管理水平将成为企业差别化竞争优势的来源。从短期看,有效的节能减排也能为企业带来耗能、排污等方面支出的减少。国内先进钢铁、水泥、化工企业的实践证明,从生产工艺入手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为重点的全过程治理,将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对此,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胡迟认为,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加强节能环保是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确实存在主客观方面的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遇到了资金、技术难题,需要政府施以援手。如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加强实用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绿色信贷等方式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等。

胡迟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二五”规划已经为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设计指明了方向与着力点。

胡迟认为,深入开展“十二五”期间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转换节能减排的动力机制,完善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国家要适当调整“十一五”期间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的角色,通过出台更多的鼓励性政策,加大配套资金的支持力度来引导企业,要更加突出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地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要点与亮点解读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