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海洋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更新时间:2012-04-17 08:32 来源:海洋环境,生态修复 作者: 阅读:1456 网友评论0

“唉!渤海湾的带鱼、黄鱼几乎都快没有了。”4月13日,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崔青曼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遗憾地说。

事实上,不仅是在渤海湾,就连胶州湾东岸的贝类也都近乎灭绝。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我国部分海洋生物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普遍偏高,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由于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过度的捕捞、大规模围海造地以及船舶溢油等人为因素的祸害,使得本来就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呈现严重的“亚健康”,海洋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年—2020年)》。以往的海洋功能区划方案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生态系统的需求较少。而此次获批区划将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列为重点目标。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许多业内专家均表示,国家还应采取综合的政策措施,从源头抓起,前方的路还很长。

陆源污染成最大“毒瘤”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滨海湿地、河口、海湾、珊瑚礁、红树林等,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生态价值。然而近年来,我国滨海湿地大量丧失,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海洋生态已经基本处于“亚健康”。

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家通过对6.4万平方公里的18个海洋生态监控区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监控区分别占14%、76%和10%。

在一线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多年的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主任张秋丰表示,陆源污染、大规模填海造地、过度捕捞以及船舶溢油都是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但是,陆源污染是最为严重的,特别是在我国渤海海域。

据了解,渤海包括黄河、海河、滦河、大凌河、辽河、山东半岛水系和辽东半岛水系等七大水系,陆地上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直接排放、河流携带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海洋,已经严重影响到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张秋丰表示,由于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造成附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加剧,这也是导致我国近岸赤潮、绿潮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海洋污染带来的损失在逐步加剧。资料显示,早在1999年渤海海域就发生影响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的大规模赤潮;2005年浙江沿海的赤潮导致大量网箱养殖鱼类的死亡,造成了数千万元的损失;2008年,黄海海域因浒苔绿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亿元。

渔业资源岌岌可危

污染使得鱼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然而过度捕捞和毁灭性的渔业活动却让渔业种群几近崩溃,近海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大黄鱼、小黄鱼曾经是我国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味,它们曾经与带鱼、乌贼并称为我国近海的“四大海产”。可如今大小黄鱼双双登上了“红色名单”,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它们均被列为“易危”物种。

渔产品越捕越少,越捕越“年轻”的现象已经不足为怪。“现在渔民捕获的带鱼、小黄鱼等个头越来越小,60%以上都是幼鱼和低龄鱼,以前的那些大黄鱼基本上看不到了。”崔青曼说。

崔青曼表示,由于过度捕捞低龄鱼以及处于食物链下层的低值鱼,比如以植物为食的皮皮虾等,造成海洋正常的生物链严重断裂,上层食物链的鱼类没有了食物,渔业资源也就难以延续。

另外,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一般是在近岸的浅水区或河口附近,而我国的围填海也大多聚集于这类区域。大型围填海工程对相当大范围内的鱼卵、仔稚鱼造成伤害,鱼类产卵场的破坏使鱼类资源难以补充。

海洋修复应从源头把关

根据此次区划,“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扩大海洋保护区面积”被列为未来10年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其目标是在未来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得到初步控制,重点污染海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局部海域海洋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受损海洋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

现在,全国各大沿海城市都在加大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力度。据崔青曼所述,建设人工鱼礁和实施近海增殖放流的方式,是目前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其实,人工鱼礁就是采用混凝土、废旧车船、石块等材料,人为地在海底设置各种适于动物集群和栖息的固定物体。但是,投放人工鱼礁仅仅只是给海洋生物“筑巢”,而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人工补充生物资源才能真正改善生物的种群结构,同时也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也加快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朱庆林博士认为,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海域,栽培大型海藻对其进行生物修复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大型海藻能够吸收固定水体中的C、N、P等营养物质,使水体保持较低的营养盐状态。

目前,利用大型海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还处于起步阶段,张秋丰认为,大型海藻能否大规模实施还有待研究。但是,除了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国家更应该制定最优方案控制陆源污染,从源头把关。另外,建议国家建立健全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并针对不同海域的具体情况建立专门的政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海洋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