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不妨参考他法
垃圾回收问题常常被人提起。尤其是在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的迅猛发展势不可挡,城市每日产生大量的垃圾,但是有效且环保的垃圾回收方式尚未形成,市民对垃圾问题越发关注。
针对垃圾回收,2000年7月,台北市实施推进垃圾收费随垃圾袋征收政策。即让市民使用专门垃圾袋包裹垃圾分类回收,这种垃圾袋不是无偿供应,是需要市民去购买,垃圾袋定价折合人民币大概是每升0.45元,市民需要到垃圾回收点去倒垃圾,把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分开倾倒,如果没有遵守规定倾倒则要受到处罚。台北市的这种做法确实有实效,自该项措施实施以来,台北市垃圾平均每日清运量从3475吨减少到1000吨。这种垃圾袋定价颇有讲究,按目前一个塑料袋在中国大陆的价格,若把垃圾价格定为每升0.2元人民币,很多台北市民完全有能力承受得起,使用起来不会心疼,那么就不会控制垃圾的排放量,但如果是定价1元,又未免会激起民愤,把这种专用垃圾袋定价为0.5元人民币每升,这种居中的价格,有点贵但又承受得起,即会让台北市民主动减少制造垃圾。这种做法能否在中国大陆推广尚待商榷,事实上这种做法也只是在台北市实行,小范围的实验很难有说服力,并且台北市太不具有代表性。
运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去让市民养成控制垃圾生产的习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效果明显,见效速度快,可是民间难免会产生一些怨言,对市民生活影响比较大,如果一错过倒垃圾的时间,垃圾又不得不放到下一次垃圾车来收取垃圾时才能清倒。笔者在生活中观察,也包括自己的感受,每次都要把垃圾进行分类才扔掉确实很麻烦。广州市目前的垃圾桶一般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尽管标明了记号,仍有很多市民随手扔进垃圾桶,把食物扔到可回收而把塑料瓶扔到不可回收桶里。某位先生认为人们乱扔垃圾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人的惩罚心理,惩罚清洁员这些社会的失败者。是不是这样笔者未能探究到人的心理深层处,只是以自己为例猜测大多数人是图一个痛快。垃圾桶设在路边,来往的路人都是行走匆匆,看见垃圾桶就不管手上的垃圾属于哪一类,直接就投进垃圾桶中。当然,有少部分人是直接把小件垃圾扔到路上,这种行为更加恶劣。
目前广州垃圾回收率仅为三成,造成回收率不高当中市民没有养成习惯是一个原因,这需要政府多方面去引导,加强教育宣传,目前的宣传都只是停留在宣传表面,没有真正让市民意识到现在的垃圾问题有多严重,很多人都没亲眼看见过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恶劣环境,发电厂两根烟囱排放着烧尸骨的味道,在该发电厂附近生活的村民患癌症的特别多。生硬的标语很难再去让市民感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政府不妨把真实的数据、李坑的状况、垃圾处理现状摆在市民眼前,让市民清楚垃圾围城的危害,只有市民自愿自发地去分类倾倒垃圾,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垃圾处理才能真正根本上走向正轨。广州不妨学习台北市的做法,软硬结合,再加上一点激励的措施,对把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市民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这样,垃圾分类这一大有利于环保事业的事或许还能成为潮流,让环保人士感到欣慰的那天也就指日可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