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强制实施 城市水安全待考
7月1日,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开始强制全面实施,标准内容在此前35项水质指标的基础上,将大幅扩展到106项,总体上与世卫组织的水质标准接轨。近日,水质污染和安全事件频频出现。
合格率之辩
著名的水营养学家、中国水生理科学的拓荒者李复兴表示,全球有1/10的疾病可以通过安全饮水得到改善。安全饮用水的保障每年可防止500万人可免于因淋巴丝虫病而严重致残;500万人可免于因沙眼而致残。
而在国内曾有机构在广西南宁地区调研饮不同的水的肝癌死亡率,其中饮塘水的人群肝癌死亡率为39.71/10万;河流水的人群肝癌死亡率为25.77/10万;
此前有媒体报道指出了中国内地自来水水质堪忧,合格率仅有50%,对此李复兴表示,自己目前对此并不关心这个数据,因为受到取水样品来源、合格指标、检测频率、检测单位等四个因素影响,自来水合格率数字并不清晰。
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绿家园志愿者王京京的研究报告显示,作为北京城市内近郊区的重要排污河道,北运河水质结果比较差,北京东南地区的河流水质几乎都是劣V类,相对西北地区的水质结果相对较好,但是依然有个别河流是劣V类水质。在北运河水系中,仅有三条河流达到V类。京密引水渠作为北京市的饮用水重金属Pb含高。此外,她还发现在她研究的多个湖泊水质水量不大,并且有富营养化的现象。
三大保障体系
饮水安全依赖三个保障体系,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家庭饮水自我安全保障体系。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协会赵飞鸿表示,其中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纳入城市规划、发展和投资的重中之重,是涉及民生的基本问题。
在香港,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是分开的。实际上饮用水只占了生活用水的很小的一部分。生态人类联合会名誉会长张文波向记者介绍,在中国大陆城市没有饮用水与非饮用水分开的城市管道体系,也缺乏生活用水循环使用的节水系统,冲厕水都是自来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凌波告诉记者,尽管饮用水新标准已于2006 年年底出台。但这滴自来水却可以通过卫生防疫部门低频率的检测,被贴上“达标”的标签,顺利进入城市供水管道;相比之下,在德国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自来水水质检测不是一天一次,而是每小时一次。“我国工程层面的行动却非常不够,县级以上的城镇,约有一半以上,甚至还未能达到1985 年的标准,西部一些小城镇的水厂,缺少消毒和检测,出厂水水质基本取决于水源水状况。”
此外,凌波担心新标准出台后,由于一系列的技术改造、自来水公司的技术投入,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水价的上涨,以及对水业格局、水权分配等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连锁的、颠覆性的改变。
曾经参与北京水厂九厂工作的中国高新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的尹才硚告诉记者,上个世纪70年代时,北京是有专门供给使馆区的饮用水,与普通的居民用水是不同的管道,价钱也相应增加。可老百姓不能承受那么高的水价。
但是,赵飞鸿与凌波并不认同。她们称,北京城虽然由10家不同的水厂供水,但是网管是联通的,并没有“特供水”的存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