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专家把脉石家庄大气污染成因
更新时间:2012-09-12 16:38
来源:长城网
作者:
阅读:1241
在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转型研讨会”分会场,环境保护部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研究员苏福庆针对太行山前的大气环境过程,尤其是石家庄的环境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两支风带输送污染物汇聚石家庄
“华北地区污染区域集中在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汾河河谷、沂蒙山北麓,其中太行山东麓污染浓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苏福庆说。
河北省为周边城市群所包围,受各种尺度外来污染物输送明显。除受常驻型燕山、太行山汇聚带系统的影响外,还受多尺度汇聚系统影响及远距离污染源影响。从石家庄到河北南部的磁县,从石家庄到天津是两条明显污染物汇聚区。石家庄地区是两条辐合带的汇聚区,造成该地区的PM10数值增加。由于该辐合带发生在太行山和燕山山前的平原地区,因此成为山前平原汇聚型。太行山南部山前为太行山山风与河北平原东北风交汇区,由天津至石家庄是一条反气旋输送风带,由太原盆地经阳泉是山西南部西南风输送风带,两支风带在石家庄交汇,造成该地区污染物汇聚。
根据大气环境资源背景场,太行山前经常为常驻性汇聚带控制。山西高原、京津唐、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北部排放的污染物在这里借助各类风带输送通道在汇聚带附近形成边界层污染物的汇聚。各种类型的汇聚带及其配置的不同尺度的输送通道是形成污染物汇聚的主要因子。“各类输送通道有明显的季节性输送通道、地方性、日变化性以及其他类型的长距离输送通道。这些输送通道是形成跨界输送的主要原因。”
山坳地形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分析,有风向日变化的地区,有潜在污染风险,石家庄地区日变化风为北风和南南东风,日变化明显。在高压均压影响下造成本地区内源性、本底性的污染物汇聚,使石家庄本地的谷值和峰值都明显偏高。
石家庄地区受太行山中部山坳特殊地形影响,静风及各种汇聚流场频率高是造成该地区重污染的主要原因。石家庄本地区的局地排放量很大;石家庄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静风日数多;山西及河北平原周边地区的排放量很大,在有利的流型配置下,外来污染物的输送、汇聚和积累加大了石家庄地区的本底值,在重污染天气条件下,更增大了该地区的污染值。这些是该地区环境容量小的主要原因。
石家庄市域跨越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辖区内大地构造,属山西台地和渤海凹陷之间的接壤地带,地势东低西高差距大,地貌复杂,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石家庄的西部阳泉至太原盆地之间为一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是天云南部西南风携带污染物进入石家庄地区的主要通道。
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有一明显的山风输送风带,河北平原有东北风、西风、南南东风三支风带向石家庄山坳地区汇聚,造成河北平原大范围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向石家庄地区搬运汇聚。
受西风带及太行山背风坡地形影响,在河北平原常形成各种类型的地形低压。地形低压形成的气旋流场弯曲最明显的辐合区常位于石家庄附近,造成该地区污染物的辐合。
专家建议涵养清洁空气源区按源结构,可将污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内源型污染(本底污染)。石家庄地区风向有明显日变化特点,白天北风,夜间南南东风,在大陆高压下沉逆温及上空暖平流逆温、辐射逆温控制下,地区污染物在日变化风影响地区徘徊滞留,形成上盖下聚型污染,即内源性污染。多次重污染过程中,内源型污染日增量,有时明显高于外源型污染增量。合理规划石家庄地区源结构,可有效改善本地区环境质量。另一种类型是外源型污染。非日变化风同道,即系统风形成的外来污染物输送汇聚对石家庄地区的影响,常造成日增量突增。“山前汇聚带、汾河河谷汇聚带和相对高浓度污染带中输送通道输送来的外来污染物,可来自更远地区的排放源,多省市协同控制对治理华北城市群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苏福庆说。由卫星观测可知,河北省北部,太行山是重要的清洁空气源区,应充分利用清洁大气环境资源。各地区应加强保护涵养清洁空气源区的环境和生态,提供更多的清洁空气。“张家口坝上地区就是很好的清洁能源地区,一定要保护好这些清洁能源地区。同时,要改善和调整能源结构,找出污染环境的敏感源,进行有效的控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