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火电脱硝开局不利浅析
近日,环保部公布了2011年各省市区及八大央企的污染物减排情况,COD、氨氮、二氧化硫实现同比下降且完成了2011年初设定的1.5%的减排目标,而唯独氮氧化物不但没完成目标甚至同比反弹上升。“十二五”伊始,氮氧化物被列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预计在“十二五”末实现减排10%的目标,各大金融证券媒体纷纷预测脱硝市场将遍地开花,有望延续“十一五”脱硫市场的辉煌,并且环保部称,2011年新投运脱硝机组4952万千瓦,全国脱硝机组装机容量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11.2%提高到16.9%。但是,氮氧化物减排显然开局不利,市场可观的脱硝行业为何会出现氮氧化物不降反升的怪象?
政策滞后 脱硝改造缓慢
占我国电力构成80%的火电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削减氮氧化物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在火电企业的身上。但是,去年火电企业脱硝显然不尽如意。脱硝行业如同环保领域的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激励。配合“十二五”脱硝工作开展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电价优惠政策直到去年年底才姗姗来迟,而之前,企业由于忌惮脱销的高成本,脱硝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政策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脱硝改造的进程,并且给“十二五”末的总量减排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最近曝出,企业普遍反映现行的0.8分/千瓦时的电价补贴难以抵消实际的脱硝成本,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完善电价补贴政策。政策的不完善还体现在部分火电企业可能会弄虚作假,借脱硝之名,获电价补贴之利。脱硝在起步阶段,完全可以借鉴脱硫的成功经验,求同存异,比如鼓励企业实施在脱硫领域已经成功应用的特许经营制度。
技术缺失 成本居高不下
氮氧化物减排难归根结底还是成本高的问题。我国70%脱硝机组采用SCR尾气脱硝技术,SCR又名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催化剂是此技术的核心,占总工程造价的40%左右,但是,我国目前尚无成熟的自主催化剂生产技术,全靠向美日引进,技术的缺失是我国脱硝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脱硝技术单调,活跃在市场的只有低氮燃烧技术、SCR及SNCR技术,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利于脱硝技术的发展和改进。脱硝机组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样不容忽视,是降低脱硝成本,提高脱硝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现阶段应加大技术研发,激励拥有自主技术的企业,建立技工培养体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