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倒逼煤炭产业节能减排
“2011年我国煤炭消耗量为33亿多吨,2012年达到35亿吨,每年煤炭消耗量都在不断增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和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而解决的办法,一是控制燃煤数量;二是控制机动车排放。
不过,中国煤炭市场第一博研究专家李朝林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煤炭等高耗能产业还应向西部转移,以减少运输和使用中的污染。不过,他也表示,西部地区环境承载能力会受制于缺水等难题,使得有些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此外,李朝林还建议,国家要加强洁净煤生产,同时,要避免大企业垄断,实现市场化竞争。他说,要杜绝保护大企业的做法,因为有些小企业的经营效益要好于大企业。保护大企业有悖于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同时要加强法制。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推广年产400万吨选煤系统成套技术与装备,到2015年原煤入洗率达到60%以上,鼓励高硫、高灰动力煤入洗,灰分大于25%的商品煤就近销售。积极发展动力配煤,合理选择具有区位和市场优势的矿区、港口等煤炭集散地建设煤炭储配基地。发展煤炭地下气化、脱硫、水煤浆、型煤等洁净煤技术。实施煤矿节能技术改造。加强煤矸石综合利用。
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引进技术、调整业务结构等方式,实现公司的转型升级。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合作部部长朱泽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就通过一项专利技术来降低煤粉污染的。首先煤炭生产在封闭罐车中进行,以保证煤粉不外露;其次,煤粉在经过处理后非常细,可保证充分燃烧,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污染,排出的气体比国家标准要求的排污量还低很多。此外,该公司使用的锅炉效率较高,达90%多,而业内通常最高效率为60%,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节能效率。
朱泽虎表示,节能减排是必然趋势,企业一直都在努力。此次大规模雾霾天气,则会加速企业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他还表示,由于关停并转等政策的实施,原来4万多家煤炭企业,现在只剩1万家左右,国家目标是减少到8000家。一些企业生产管理不规范,只讲经济效益,而不讲社会责任,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虽然煤炭产量在增加,但“关小改中建大”的政策,使得企业规模在由小型向中大型发展,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环保意识。不过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必须提高资信及环境保护、生产管理水平。
作为民营企业的神华国际贸易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动起了脑筋。该公司北京首席代表李振东表示:“公司正在进行战略调整,焦煤业务由原来的50%缩减到现在的10%左右,而乙醇等清洁能源项目则占到总业务的30%左右,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他还指出,对于民企来说,新的环保技术成本转化率太低,企业很难有财力实施下去,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对民企的扶持力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