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世界水日”——实施兴水战略着力改善民生

更新时间:2008-03-21 08:53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阅读:2035 网友评论0

        3月22日是第十六届“世界水日”,同时也拉开了第二十一届“中国水周”宣传的序幕。

        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涉水卫生”。我国为纪念“世界水日”,确定了“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与此同时,在纪念“世界水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由国家体育局、环保总局、林业局、水利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中国代表处、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在我省三江源地区举办盛大的“2008青海高原热气球之旅——‘世界水日’三江源热气球行动”已经启动,这是中国以及青海向世界郑重发出的关注生态、关注水资源、关注环境的和谐之声。就是让人们以全新的视角和形式,了解母亲河,了解三江源,了解青海,也向世界表明了青海对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态度和决心,用实际行动为“世界水日”作证。

        党的十七大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水利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发展水利,就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加强民生水利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水利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确保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优先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问题。按照“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结合实际,合理确定规模,优化工程布局,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让农牧民尽快喝上放心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要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办法,探索工程运行长效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农牧民长期受益。

         二是着力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我省现有100座病险水库,是防洪心腹隐患,也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尤其是重点小型病险水库要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安全鉴定、初步设计等各项工作,加快实施进度,确保3至5年时间完成全省重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要加大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竣工验收,实现全过程管理。

        三是积极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进一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牧业抗灾减灾能力,是农牧民过上宽裕生活的前提条件。要继续推进湟水流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争取柴达木绿洲、黄河谷地、海南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资金。加快小型农灌工程老化失修更新改造步伐;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法,进一步加强小型灌区、小涝池、小塘坝、雨水集蓄利用等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搞好农田、草原节水灌溉示范和技术推广,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坚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线,加大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力度,重点抓好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黄河水保生态工程、国债小流域治理工程及长江、黄河源头预防保护二期工程、黑河源区生态保护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环青海湖日元贷款水土保持项目,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建设和黄河干流地区沙棘资源开发基地建设,促进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要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五是切实抓好电气化建设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要统筹农牧民利益、地方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牧区水能资源规划和管理,推进“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加快解决无电、缺电人口用电问题,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用电质量和用电水平。抓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试点工程,总结经验,扩大规模,开辟农村牧区水能资源丰富地区贫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新途径,改善贫困山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谋划水利建设、促进水利发展、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实践中去,积极践行并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集中精力发展水利,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深化改革,和衷共济促进和谐,以做好水利工作的实际行动,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用水。

        加强水保监督执法服务和谐青海建设

        青海地处边远,经济发展落后,保持全省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青海又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之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事关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西部开发的进程,如何解决好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的矛盾,就需要在各项工作中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从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是全面推动水土保持工作法制化进程的关键和保证。自《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全省各地在各级人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始终对外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对内强化监督执法人员素质,以狠抓重点开发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为突破口,以严把“审批、监督、验收”三关为工作重点,加强了监督执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通过不断加大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行为的监督执法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有效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

        建局17年来,全省由水利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达29项,其中涩-西-兰输气管道工程、黑泉水库、青藏铁路、尼那水电站均已通过水利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省级批复水土保持方案183项,州县级批复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227个。通过各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和各级人大对《水土保持法》贯彻落实情况的多次联合监督执法检查,对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好的开发建设单位进行表扬和宣传,对差的的单位进行批评和曝光,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使我省因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尽量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开创了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的新局面。随着“十一五”期间城镇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今后5年全省各行业水土保持工作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监督执法工作中还存在着开发建设单位的水土流失危机感和水土保持法制意识淡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薄弱等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开发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执法机制,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提高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意识和自觉性,积极采取行动,拓展城镇开发、冶金化工等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等工作,才能保证在“十一五”后期全省各地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全面走上正轨,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认真贯彻《青海省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

        2007年11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青海省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这是全省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全省水利工程管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省委对全省经济“四区两带一线”的规划布局,努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保障饮水、防洪、供水、粮食生产及生态用水五大安全,使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资源性缺水状况得到缓解,基本解决农牧区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初步建成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以及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管理是服务“三农”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省水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条例》的出台,奠定了我省水利管理的法律基础,制定了我省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框架,确立了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为我们今后的水利工程管理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水患灾害关系生命安危,饮水安全关系身心健康,水利建设和管理关系经济发展,水利工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我省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别较大,有很多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亟待解决。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省累计水利投资达110多亿元,形成水利固定资产50多亿元,并形成了省、州、县、乡四级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但全省目前还有100多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且病险水库安全隐患问题突出。因此,今后我们要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加强农牧民急需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狠抓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搞好灌区节水改造,抓好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和管理,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人水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进行着最空前的经济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因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水是大自然生态系统的控制因子,而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从目前看,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依然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所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确立人水和谐的理念,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我省虽有“中华水塔”之称,但就境内水资源量而言并不丰富,单位面积产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居全国各省区第27位;地表水年内分配不均,不需调节即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与土地资源、人口及工业、城镇布局不相匹配。特别是湟水流域,人口、耕地面积、工农业总产值均占全省一半以上,而水资源量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3%,人均和耕地亩均占有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资源型缺水问题极为突出。而多年来偏重于“与水斗争其乐无穷”的治水思路,导致我省也出现了水利工程老化、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使水资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生态立省战略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把人类的治水实践推进到了治水实践的更高境界———即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更加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更加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建设节水型社会,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

        治水,这个古老的话题,从共工氏“雍防百川”与鲧“障洪水”,到禹“疏九河”;从“欲治国者必先除五害”,“五害之大属水为大”的先秦古训,到汉代贾让影响深远的“治河三策”;从始于战国的“宽河固堤”,到兴于明代的“束水攻沙”;从清代屡禁不止的“围湖造田”,到民初权衡利害的“蓄洪垦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定胜天”、“根治水患”的豪迈实践,到1998年大水之后“治水新思路”的提出与新世纪中向“洪水管理”、“全面抗旱”的战略性转变,在漫长的治水历程中,治水方略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而不断扬弃与升华。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能力,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治水工作的新举措,也是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受全球气候影响,近年来我省极端天气频繁,干旱、暴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事件多发并发。但由于应对有序,防范有力,因洪死亡人口及水旱灾害损失不断减少,减灾效益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中的具体反映。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探索是初步的,进展还是阶段性的,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基本水情尚未根本改变,洪水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等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

        我们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现阶段的基本水情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与防汛抗旱工作的着力点结合起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变成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实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全过程,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新发展,努力开创防汛抗旱工作的新局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世界水日”——实施兴水战略着力改善民生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