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遭遇“成长的烦恼”
记者近日赴盐城采访时获悉,一个国家级治理雾霾项目刚刚在盐城环保产业园启动。日前,国家已拨出2.5亿元作为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课题的专项基金,该项目有望两年内实现产业化。
在PM2.5概念的带动下,千亿环保产业链正在异军突起。在很多企业发愁接不到订单之时,节能环保产业却一枝独秀。作为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的“龙头”,盐城环保产业园的51家工业企业中,有31家的订单已经排到年底。然而,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
一年引进7家上市公司
去年,盐城节能环保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环保产业园内一下子引进了烟气治理行业中的5家上市公司,以及水处理行业的2家上市公司。用盐城环保产业园副主任赵大海的话来说,“每个月都签一家上市公司,大家都忙得团团转”。
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还体现在企业的发展速度上。江苏华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硝酸铵冷凝液废水回收治理,董事长毛斌告诉记者:“这几年,企业的发展速度是一年翻一番!”目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废水回收装置已经应用于30多个工程,每年为企业创造2亿元的财富。
产业“井喷”背后的烦恼
“我们不缺项目,不缺土地,但也面临许多烦恼。”赵大海透露,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产业面临困难的时候,节能环保产业同样面临一些困扰。
在产业园里,每引进一个项目,园区需要配套资金大约为5000万至1亿元。这笔钱主要是用于给企业建设厂房、配套水电等公共设施。然而,自去年8月份以来,由于缺乏配套资金,产业园招商引资的步伐不得不放慢。
企业也有自己的烦恼。走进江苏菲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赵琳指着远处刚刚建成、还未投产的新厂房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份,受资金紧缺影响,我们的厂房建设处于半停工状态。”同时,由于地处苏北,厂里引进高管和技术人员非常困难,就连一线员工也很难找到。园区也曾组织企业到四川、甘肃等地去招聘,但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同样困扰企业的还有品牌认知度。“作为新兴产业,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国外厂家,比如阿尔斯通、瑞典的ABB等。同样产品、同样价格,别人肯定是买国外的产品。”位于阜宁滤料产业园的东方滤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陶建平说,为了提高产品档次,企业已经累计投入6000万进行技术改造,但产品的价格还是卖不上去。
首张1.2亿元大单的期待
日前,记者见到江苏科行集团一号车间一班班组长吴卫荣时,他正和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赶生产进度。今年,科行签了一张1.2亿元的脱硝工程大单,这也是盐城乃至整个苏北首张过亿的环保工程大单。
赵大海告诉记者:“目前,开发区的年产值只有100多亿元,和许多传统制造业集聚的开发区动辄千亿元的体量不能比。但是,节能环保产业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到了十三五、十四五,整个产业将会真正启动。”
而为了冲破发展“天花板”,企业也在绞尽脑汁寻找出路,寻找“外援”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4月18日,一个总投资12亿元的环保装备制造项目在环保产业园内开工,该项目由中电投九龙电力和江苏紫光集团共同投资,是中电投控股紫光之后的首个项目。此外,东方滤袋也在酝酿与悦达起亚合作重组,据悉,目前其重组方案已提交到董事局。一旦重组成功,借助悦达起亚的雄厚实力,东方滤袋将在资金、市场方面“一路绿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