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污:重估“煤改电”十二年
2013年10月27日,北京市东城区磁器口地区仅存的连片平房区变成了一个巨大工地,这里的每条街道均被开挖用以铺设电力线,难以计数的变电箱、变电站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林立于胡同两旁,上百名工人正在为“煤改电”工程做最后冲刺。
“煤改电”是北京市为了减少冬季燃煤污染,在平房区以电暖气取代蜂窝煤炉的供暖方式。今年,与磁器口同时施工的还包括北京图书大厦以南的大片平房区等29个地区,共涵盖东、西城4.4万户居民及市区道路300余条。
这项北京市独创的平房区冬季减污政策于2001年开始试点、2003年正式推出,历时长达十二年。近两年,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令“煤改电”陡然提速,截至今年供暖季,共有26.4万户居民使用电采暖,覆盖首都全部核心区,“煤改电”也随之进入收官年。
“煤改电”工程使北京冬季的燃煤污染得以部分缓解,此前,北京平房区居民大多依靠蜂窝煤取暖。据北京市环保局粗略统计,“煤改电”将减少冬季燃煤26.4万吨,随之减少的还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同时降低了煤气中毒的概率。环保局是“煤改电”工程的牵头单位。
虽然受到多数居民的支持,然而,作为一项由政府决定居民取暖手段的政策产物,疾行十二年的“煤改电”奉行“先试点再推广、先干起来再逐步完善政策”的工作方式,每年都会遭到部分居民出于不同原因的抵制,其中包括与变电站为邻、缺少消防验收、环评瑕疵、补贴发放延迟,甚至沟通障碍及改变生活方式带来的烦恼。
在“煤改电”收官之年,或需重新审视这项初始投资数百亿、预计持续补贴上百亿的大气污染政策的治理效果。
年压减燃煤近30万吨
10月21日,北京市电力公司在西单图书大厦南侧的北新平胡同举行“煤改电”现场新闻发布会,据悉,今年北京市核心区又将有东城2.7万户、西城1.7万户非文保区居民改蜂窝煤取暖为电采暖。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高新宇曾向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已完成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16万户居民的采暖改造,从2012年开始,北京市启动了非文化保护区的“煤改电”工作,由各区环保局牵头,街道办事处、房管局、居委会协助实施,计划在两年内再取消8万户居民的小煤炉,预计截至今冬供暖季,将有26.4万户居民使用电采暖,基本覆盖北京市核心区。
“煤改电”有利于提升北京市冬季的空气质量。据官方统计,得益于“煤改电”,北京市冬季燃煤将每年减少2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9万吨及0.2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近期,北京被列入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主要城市之一。
“煤改电”工程受到了大多数居民的支持,在支持者看来,政府承担了大部分投资并提供补贴,冬季采暖更为清洁,还可减少煤气中毒几率。
为实施“煤改电”,历年来北京市初始投资达数百亿元,并逐步完善补贴等各项政策。其中,初始投资包括房屋修缮、设备占地搬迁、电力设施铺设费用;补贴则延伸至涵盖电暖气购置(总支出的2/3的补贴)、低谷电价(低谷时实际用电量每度0.2元的补贴)及房屋面积(每采暖季每平方米15元的补贴)。
在西城区西交民巷社区居委会书记谭道亮看来,“煤改电”不仅降低了污染,而且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他为记者在理论上算了一笔账,以普通20平方米平房计算,烧煤取暖一个冬天最少要1200块蜂窝煤,2012年一块蜂窝煤1.5元,大约花费1800元。电采暖后,一个采暖季的消耗电量约5000度,电费在1900元左右,但享受政府补贴后,大概只掏1000元,比烧煤节省了800元左右。谭道亮同时是西郊民巷“煤改电”办公室成员。
而在北京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高新宇看来,“煤改电”只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选择。事实上,在“煤改电”实施的十二年中,每年都会遭到部分居民出于不同原因的抵制,更有人质疑,投入巨资的工程,其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是否真能换来北京市长久的洁净空气。
难掩瑕疵的政策治污
“煤改电”工程与部分居民最大的冲突是变电站选址。
10月27日,北京市东城区东晓市街的居民满腹牢骚地围聚在一座将要拆迁的院落前,一座屋子大小的10千伏变电站即将安装在这个院落中,由于变电站与左右住户几乎是零距离,居民们担心,变电站和高压线会造成电磁辐射、噪声、无线电干扰,并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本报记者调查,仅东晓市街及周边几条胡同就将安装数十台10千伏变电站,安装的位置大多与民为邻。
据北京市电力公司统计,由于涉及4.4万户居民,今年将新立线杆992基,安装墙箱、地箱8274台,敷设高、低压电缆及架空线640千米,安装开闭器、箱变及柱上变704台。
记者了解到,居民的抗议往往以强制安装告终,毕竟,“煤改电”是北京市政府大力推行的大气治理工程。
2012年,北京市西城区东中胡同17号院内已被强行安装了一座10千伏变电站,“煤改电”办公室称之为“保护性施工”。而仅国家大剧院西侧方圆1公里内的18个变电站中,就有5个院落是被强制执行的。
事实上,居民的担心并非没有根据。
以电磁辐射为例,《上海市变电站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要求,35千伏变电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为15米以上,10千伏的则为8米以上。
但西城区环保局副巡视员胡军接受本报记者询问时表示,“上海的规定不适用北京。”他解释说,变电站和高压线的电磁辐射对居民没有影响。据其提供的西城区环保局在其他变电站的测量结果显示,辐射剂量大都在零点几微特斯拉(电磁辐射的单位),这符合中国“低于100微特斯拉”的规定。
而居民们拿出的资料同样出自权威部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官方研究表明,当(变电站或电力线)电磁辐射高于0.3-0.4微特斯拉时,儿童白血病患病率增长了两倍,电磁辐射属于“怀疑对人类致癌的因素”。
如果说电磁辐射损害未有定论,部分“煤改电”工程涉嫌违反防火规范却是有据可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防火规范》规定,10千伏以下箱式变压器与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3米,与部分变电站几乎零距离的现状明显违反了上述规范。记者向西郊民巷“煤改电”办公室索要消防验收证明,但对方未能提供;记者询问北京市消防局,同样未得到回复。
重估节能减排政策效果
疾行十二年,投入巨资的“煤改电”工程到了重新评估其效果的时刻。
截至今冬供暖季,“煤改电”工程的初始投资总额并未对外公布,但根据以往年份的投资数据可以得到大致推断。
据原北京市环保局发言人杜少中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北京市“煤改电”工程共改造16.4万户,累计投资130亿元,截至今冬供暖季改造26.4万户,估算总投资达到210亿元。
但这仅是“煤改电”工程的初始投资总额,并未计算每年还需支出的电暖气购置补贴、低谷电价补贴及房屋面积补贴。
如仅考虑后两项补贴并按照谭道亮每户平均20平方米的计算,每户每年低谷电价补贴900元,26.4万户每年的补贴总额达到2.4亿元,房屋面积补贴每年为0.8亿元,总计3.2亿元,补贴十年即为32亿元,加上初始投资后,可以计算“煤改电”工程总投资为240多亿元。
“煤改电”工程达到了减排效果是每采暖季减少燃煤26.4万吨,十年减排264万吨,平均每压减1吨燃煤需要耗资9200元,是目前每吨煤炭价格(以500元/吨计算)的18倍。
如折算为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年减排69万吨),十年减排690万吨,则北京市内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需投入资金3500元。
“煤改电”唯一的选择?
在北京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高新宇看来,“煤改电”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选择。1998年,为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市首次提出“能源结构调整”,其中就包括平房区居民的燃煤替代。
“论证之初,曾提出过热力管线、燃气管线和电力线三种方式,但前两者由于投资、施工技术、保护古都风貌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煤改电’可以说是唯一的选项。”高新宇说。作为主管“煤改电”的官员,高新宇曾全程参与“煤改电”论证。当年参与论证的除了北京市发改委,还包括环保局、规划局、能源企业和咨询公司等。
但北京市燃气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并非每个地区都适合‘煤改电’,部分条件好的地方也可以考虑‘煤改气’。”
为实质性推进“煤改电”,十余年来,政府的配套政策几经调整。如,蓄能电暖气由最初的居民全部承担,改为政府补贴一半,直至今日的补贴2/3;低谷电价时段从24时至次日6时,调整为22时至次日6时,延长了两个小时;为加强平房保暖,政府补贴资金修补破损房屋等。
但北京市的政策调整,主要集中于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在频频引发争议的输变电设施选址方面,并未出台过相关政策。
西城区东中胡同住户陆凤翔告诉本报记者:“变电站可以埋在地下,或者拆除安置临近居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