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主城区甩掉142个医化高污染、恶臭项目
2013年最后一天,浙江台州村民蔡继德站在自家庭院里,深吸了一口空气:“新年最高兴的事儿,就是可以和化工恶臭说‘拜拜’了。”
这一口新鲜空气,着实来之不易。顺应百姓呼声,2011年10月开始,台州主城区椒江向医化园区内142个高污染的合成、发酵中间体项目“宣战”。截至2013年12月31日16时,最后一批41个医化高污染、恶臭项目正式退出,26家低端医化企业退出生产。
恶臭袭城,曾是椒江百姓心头抹不去的阴影。蔡继德所在的岩头小区是距化工园区最近的一个社区,房子整洁气派,就是空气中的化工恶臭一度挥之不去。老蔡说,以前村里鸟很少,马路上的草都是黄黄的,年轻人谈婚论嫁时常因环境空气不好,遭人家挑剔。
椒江区环保分局副局长金礼赏告诉记者,椒江区医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逐步成为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城区不断延展,医化产能不断提升,原来保持相对“安全距离”的园区开始影响城市社区。多年来,群众对消除化工恶臭的呼声很高。
“为此,椒江区顺应民意,重拳出击,决心用3年时间,还老百姓一个空气清新的新城区。”椒江区委书记陈祥荣说。
但要向“第一支柱产业”开刀,阻力不小。陈祥荣说,一是关停、整治每年拉低椒江GDP增速约1%,直接影响是椒江没完成考核目标;二是整治费用高,光政府投入就有7亿元;三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企业转型艰难。
然而,由于政府决心和民意效应的双重推动,医化产业的整治提升平稳而有序。陈祥荣说,一是城区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基本告别恶臭;二是关停低小散的企业和项目后,为今后医化产业健康发展腾出了空间。
虽然已经关停,但记者走进医化园区,空气中的醋酸味依旧弥漫。椒江区城区环保所所长黄健说,气味挥发有个过程。好几家企业已经退出一年了,进厂区还是有味道。
“第三次搬家了,以前从小厂‘搬成’大厂,现在是要搬出台州了。”台州中天化工有限公司老板丁其福守在空空荡荡的厂区,神情怅然。他1979年开始办企业,是第一批医化产业经营者。直到2013年最后一天,中天化工4条生产线被贴上封条,40来名员工也都先后离开厂里各寻生计。老丁的新厂在江苏盐城,“现在不管到哪里,环保要求都是越来越高了。”
整治成果立竿见影,椒江空气质量有了明显好转。监测显示,2013年,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为4.9%,比2010年下降了68.8%。
考量医化转型升级“好不好”,百姓最直观的还是“臭不臭”。“今年只闻到了一两天”,蔡继德说,这两年空气确实好起来了。除了极个别阴雨天或雾霾天气,其他时候都闻不到了。令老蔡惊喜的是,竟然发现了七八只白鹭在村里定居。
在项目退出和整治提升的同时,一批有能力的企业,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海正药业拆掉了外沙厂区的4座合成发酵车间,新建的20亿片固体制剂和4300万支注射剂生产线大楼即将封顶。这次转型,让海正化工成为纯粹的制剂生产企业。
椒江区区长林金荣说,未来2到5年,椒江区的医化产业要从“退出”“转型”进入到“提升”阶段,初步形成现代医化产业园区。为巩固整治成果,今后将继续加强执法监管,实施特别预警,确保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稳定。此外,也将大力整治园区周边环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