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城石家庄油品差污染重:中石化高速路卖拖拉机用柴油
“我十多年前到石家庄来上中学的时候,还能看见星星,后来就慢慢看不到了。”石家庄的出租车司机杜荣才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霾一直就有,就像现在这样,但去年冬天尤其厉害,和雾一起来的时候,车都不敢开。”
在一个“路灯都看不见”的夜晚,杜荣才开着出租车送人往西走了三四十公里。上了太行山之后,顿时豁然开朗---又能看见满天的星星了。
从北京西站坐火车往石家庄走,未到保定,“白内障”的感觉就开始明显。这一线的华北平原基本见不到蓝天。农田、原野,都笼罩在一片灰白里。
从环保部大气质量在线监控的地图上,石家庄市并不算是一个孤立的空气污染重灾区。从北边的保定、定州一直到南边的邢台、邯郸,均是大气污染指数经常集体“爆表”的地方。
本刊记者查阅国家环保部发布的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信息后发现,2013年,石家庄一直稳居全国空气质量较差城市的“前三甲”,其中不少月份还“高中状元”。
在石家庄市环保局官方网站的民调页面上,近80%的受调查市民在“对自己的居住地环境质量满意程度”一问题上选了“较差”选项。其余三个可选项分别是“满意”、“还行”和“一般”。
因为地理环境和静风气候,也因为越来越密集的高楼和林立的塔吊,再加上日渐拥堵的交通状况等,让石家庄这座省会城市渐渐成为一座密不透风的“灰城”:房顶上、窗玻璃(1293,8.00,0.62%)上、绿化带上都落满了灰,街边小商店的商品,拿下架来的话,得用纸或毛巾擦一擦。
城市的顽疾
石家庄的污染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不仅是大气污染,河流与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峻。只是因为“霾”这个关键字成为席卷中国大陆的焦点,所以在民间的论坛上、代表的议案上以及领导的军令状上,石家庄的空气问题异常“高调”地成为“重中之重”。
2013年,石家庄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的两会议案提案里,涉及环境问题的有120多件,是往年的4倍左右。其中,大约三分之一都跟雾霾有关。
石家庄市环保局的一位官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说句实在话,石家庄大气污染治理这十来年,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十年前,石家庄的优良天数才二百六七十天,当时是67个全国省会和重点城市的倒数第一。”
据这名官员回忆,那个时候政府就痛下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姿态来治理。到2012年,优良天数达到322天,成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两年突然雾霾这么厉害。所以我们现在正在搞源解析,不仅搞颗粒物的源解析,也做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源解析,搞清楚污染物的构成”。
他告诉本刊记者,石家庄的空气遭遇2013年的“滑铁卢”并不是偶然。这跟环保部提高了空气指标限制标准和增加了PM2.5和氮氧化物等监测项目有关。也就是说,以前的空气也并不是有多好,不同的是,以前“味儿大,PM10多”,现在是“霾多”。
“你要说没治理,也不对,咱们每年都花好多钱,你要说布局不合理,也一直在调,污染企业从市区搬出去,从上风向侧风向往下风向搬,也都在折腾这些事,但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沈洪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她向本刊记者介绍,石家庄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原本这是一个小村庄,因为京广线而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人帮忙规划的时候。城市主要还在京广线西侧,一些工业企业都集中布局在东北角,离市区较远。“那时候的规划是比较合理的。”
但随着人口增加、城市扩张,石家庄也开始像北京一样“摊大饼”。西边有矿产资源,于是发展起了水泥等相关产业,上游水源地附近也建起了工厂。南边建起了工业园,东边兴建了化工区,北边则是传统的工业区。
整个石家庄,逐渐被密集的工业包围。
作为一个工业城市,钢铁厂、焦化厂、制药厂、炼油厂等排放“大户”长期支撑着石家庄经济的增长。从《石家庄年鉴》上可知,近十余年来,石家庄的工业产值一直保持着每年10%以上的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131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500亿元,工业始终占据半壁江山。
难控制的排放
虽然每年都在关停“五小”企业、整顿治理污染企业,但是企业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却依然在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多,从2003年的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1辆家用汽车,增加到2012年的每百户19辆。
大约从2000年开始,石家庄的空气污染类型,就已经从“煤烟型”向包含尾气、扬尘等等污染物综合作用的“复合型”转变了。
尽管有“三令五申”的措施,“壮士断腕”的决心,但本刊记者在石家庄市及各区县走访时,依然看到一些企业的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闻到空气里飘散的浓浓异味。企业多,污染物的种类多,有的还会在空气中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所以实际上,同样的AQI指数或许意味着成分完全不一样的污染物,也意味着对人体可能大不相同的影响。
比如,在藁城市的金鑫焦化厂,几个高低不同的烟囱断断续续地排放着至少是未经除尘袋处理的烟尘。而附近的一些小冶炼厂,给村庄的房顶和庭院铺上了一层银白色的灰,在阳光下泛着光。
2014年年初,当本刊记者走进部分遭受乱排放危害的村庄采访时,旋即被收到“风声”的企业相关人员“拦截”,并告知,“我们都花了很多钱治理,现在没有污染了”,还信誓旦旦称,“环保部的也都来检查过了”。
一位曾经在某煤电厂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对于一些排放“大户”,现在环保局都要求上脱硫除尘装置,以及便于管理的在线监控装置。但实际上企业的可操作空间很大。因为运行环保装置需要耗费石灰石等原料,耗费水电,也就是说要多花钱,所以很多企业都会“做手脚”,甚至半夜的时候偷排偷放。而有的企业,原本就产能过剩,利润空间很小,为了生存,不得不偷排偷放。对这些企业来说,被抓到了无非是罚款,但是不偷排偷放的话,则意味着企业要死……“根源上,也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在市区北部和东南部的一些药厂周边,本刊记者都闻到了令人不适的恶臭。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公司的炼油厂厂区内,时而飘来的一些有机物的味道甚至掩盖了炼油厂的气味。炼油厂的职工告诉本刊记者,曾经因为其他企业长期半夜偷排,忍无可忍的炼油厂职工家属在老厂长的带领下集体去石家庄市环保局投诉……
监管的误区
“我们现在的管理可以说是走进误区了。”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宋国君认为,对固定污染源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源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是连续达标排放。“而我们的监管,还在强调‘总量控制’,这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大气的污染是以浓度计,排放是不是达标也应该用浓度计,所以用年度的排放总量来限制没有意义。”
“我们现有的许可证相当于是一个注册证。就跟结婚证一样,注册了就行。但是排污是365天,连续在排,不是注册了就行的。这个证是要有更详细的要求。就是让企业提供自己持续达标排放的证据。”宋国君说。
宋国君所介绍的,是在美国等国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对于移动污染源也是一样。宋国君说:“油已经最干净了,车已经最清洁了,假如污染还是很重的话,再来说有没有别的办法,比如说提倡大家少开车等,这是可以的。但是现在污染源都还没有控制好,就在说让大家少开车,这就是本末倒置。”
从2014年1月1日开始,石家庄市区的车用汽油开始全面实施国IV标准。按照官方宣布的说法,这将“大大改善”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而实际上,标准高低暂且不论,石家庄乃至河北省的油品市场异常混乱。根据环保部2013年下半年的一次抽查,油品市场的情况可以用“很差”来形容。这些“问题油”不仅损害汽车,更是往空气里贡献了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
全河北省大概有8000多座加油站,其中中石化约占1800多座,中石油1100多座,剩下的除了少量的中化、中海油等公司之外,民营企业加油站的数量占了约一半。
2014年1月,本刊记者在石家庄随机采访数十位加油站工作人员和司机。他们告诉本刊记者,从油品质量上来说,中石化的最好,因为华北平原是中石化的“势力范围”,中石油也从中石化采购一些油。民营企业的加油站大部分也号称是从中石化进的油,但是价格上差异相当大。
比如说,2014年1月中旬,中石化加油站的93号汽油每升价格是7.64元,大量民营企业加油站价格竟低至7.41元甚至7.31元。
“我们就是从中石化拉的油,拉来什么卖什么,他就是加水也没人管。”离炼油厂不远的一个简陋的加油站里,老板一边给客人加着廉价的汽油,一面笑着对本刊记者说。
但据本刊记者查证,同一时间,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公司炼油厂的93号成品汽油的出厂价是7.5元每升。也就是说,即便是中石化自己的销售系统,在这一地区也不可能以低于7.5元的单价卖。
“那些民营加油站如果以这样的价格卖,就不可能是我们的油。”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公司的一位副总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或者不全是我们的油。或许是掺合了大量的从山东地炼拉过来的油,那质量就不好说了。”
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因为加油站是特许行业,一般人轻易拿不到经营权,所以监管上也很有难度。
被忽视的移动污染源
即便是被大众公认“最好”的中石化的油,在环保部的抽查中也发现了“明显违规”的问题。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在内的央企加油站,不仅在石家庄市区没有标注地卖着普通柴油,在高速公路上也卖着普通柴油。而根据国家规定,普通柴油适用于拖拉机、内燃机车、工程机械、船舶、发电机等,车用柴油应用于压燃式柴油发动机汽车。
相比较车用柴油而言,普通柴油的污染更重,尤其是致癌物多环芳烃的含量,没有限值。
根据此前中石化总部专家对本刊记者就“柴油双轨制”作出的解释:正是因为履行环保减排的义务,所以才把柴油“分两步走”,先是提高在市区、人群密集区域、公路上跑的汽车要用的车用柴油标准,下一步再将“田间地头”等环境容量相对大的地方使用的普通柴油质量提起来。
而加油站,按照规定,必须按标准所卖的柴油究竟是车用柴油还是普通柴油?“要求要标注,他没有标注,这就是违规的。规定要加车用柴油的车,卖普通柴油给别人,这也是违规的。”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汤大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然而,不仅是石家庄,整个河北省,这个问题都仿佛被政府以及销售商一起“忽略”掉了。所有的治理重点都放在了最末端“黄标车”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从中石化河北分公司获知,目前河北销售的柴油里面,绝多数是普通柴油。而石家庄炼油厂生产的柴油,目前都是普通柴油。他们并不是没有能力生产车柴,而是因为:第一,生产车用柴油的成本更高;第二,到目前为止物价局并没有给出两套价格,就算是生产了车用柴油,到市场上也只能按照普通柴油价格卖,没有价格优势。
石家庄一些加油站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曾经卖过一段时间车柴,但是“细粮不经烧”,所以又换回来了。“其实都一样,说白了,无非就是车柴对环保好一些而已。”一位加油站工作人员对本刊记者说,“所以你真要卖车柴,就算比普柴贵一毛钱,也没人买。”
据美国加州环保局统计,加州2%的重型车辆排放了30%的氮氧化物和65%的颗粒物,因此得到的结论是加强重型车辆排放控制非常必要。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于1998年8月宣布柴油排放的煤烟为有毒空气污染物。加州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于1999年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导致当地居民患肺癌的风险要素中,70%是由洛杉矶地区空气中漂浮的细微柴油煤烟颗粒物贡献的。
根据石家庄官方的统计,2012年,石家庄市的柴油消耗总量是67万多吨。这些油往大气中究竟排放了多少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了多少雾霾,到现在还难以统计。
2014年目标:空气质量力争退出全国后五名
治理污染改善空气的政府号角再度响起。2014年1月7日,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这份目标责任书里,河北省确定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目标是25%。
《石家庄日报》2014年1月24日的报道称,“顶着巨大压力,河北立下‘军令状’:钢铁、水泥、玻璃,新增一吨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必须执行。”立下这份环保军令状的,是河北省省长张庆伟。
在1月15日召开的石家庄市两会上,石家庄市政府首次就大气污染防治情况提交了专门报告。这份名叫《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宣称的措施包括:启动三环内所有排污企业搬迁工作;沿街增设播放空气污染数据电子显示屏;建设生态区着力构筑绿色屏障等。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就该市的“治霾”强调,“真刀真枪干一场,尽快扭转省会大气质量在全国排名落后的局面。”
石家庄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定下更具体的目标---“力争年内在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退出后五名,确保PM2.5浓度下降6%,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