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污水处理概念厂 3500座污水厂或将关门
6名专家试图创造面向未来的污水处理概念厂。然而,这一行业尚处在无钱建、难达标的阶段,概念厂是否真能引领方向,抑或只是一场纸上乌托邦?
2014年情人节,6位环保专家坐在北京西直门外的一个会议室里,面对众多媒体,宣布了他们一个共同的“新情人”:污水处理概念厂。
“这不是冲动,是热情。”5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6人小组的蓝图是:在未来5年内,建成一座(批)集中全球最先进环保技术和理念的污水处理厂,定位于“面向2030-2040年”,成为国际水处理界的标杆。
在目前中国污水处理厂被诟病为“过水厂”、“晒太阳工程”,屡次在环保部通报中进入排污黑名单的背景下,这听起来更像是象牙塔专家的乌托邦实验。
而现在,他们手里除了一份6页A4纸的阐述文章之外,还什么都没有。
“如何知道你们不是在闹着玩儿的?”有人问。
曲久辉说,答案就是这6个人。“这6个人是火花,希望整个产业能像二踢脚,我们一点,就‘啪’的一声炸响了”。
自信来自6个人的履历。除了院士曲久辉之外,其他5个发起人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余刚、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俞汉青。他们分别在相关环境专业领域有深入研究。
“我们代表了一个学派,我们坚持我们的主张,就是重新定义污水处理厂。”曲久辉说。
“短视、粗放、混乱、劣质”
自1984年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天津建成以来,中国在30年间建成了3500余座污水处理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水处理市场。但在这6名专家看来,这是一个亟需反思的行业。
在中国环境报的联合撰文上,他们提到:“污水处理行业作为‘绿色家族’的天生一员,却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渐行渐远。”短视、粗放、混乱甚至劣质,是6位专家形容目前行业的词语。
城镇污水管网铺设不足、监管不到位、污水处理不达标、污泥无法处理……这是外界较为知晓的污水处理厂的经年积弊。而6人小组的此次发力,矛头指向的是极少为公众所知的高耗能问题。
据专家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年电耗已突破100亿千瓦时,其能耗约占到社会总能耗的2%,且将继续增大。
污水处理作为能耗密集型行业,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燃料及药剂等,其总成本的50%以上来自能耗成本。
早在“十一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耗技术”就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该项目在全国1800多座污水处理厂2008年和2009年数据基础上,完成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能耗分析。尽管结论并未对外界公布,但参与项目的王洪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能耗肯定是过高的。在项目的12座示范工程中,总能耗降低了10%以上。
案牍上早有研究,但现实中却不见动真格。王洪臣说,现在全国都在如火如荼地做“提标改造”(指提高污水处理标准),但“提效改造”(指提高能效)对产业来说却是新词。
在柯兵看来,行业前进的步伐太慢。早在“十五”期间,柯兵就曾研究过水专项课题,10年过去,如今已开始编制“十三五”规划,柯兵发现当初研究过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一些“八五”就在做的课题,现在仍还在做。
王凯军的不满则在于,中国污水处理技术偏离了国际主流。近两年,发达国家污水处理厂的能效改造已与排放标准改造必须同步进行,而中国污水处理厂的高耗能改造却依旧未能推行,能耗更低的厌氧消化技术在中国应用只有不到50家。
实际上,眼下中国真实的污水处理行业现状要比专家们批评的更加糟糕。
“目前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厂能建成,能坚持运营就不错了,很多污水处理厂利用率很低,处在开工只是为了应对检查的状态。”中国水网研究员肖琼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污水处理厂本身的违规排污问题也屡禁不止。
“污水处理行业跟别的行业不同,并不会像制造企业重视产品一样重视自己处理过后的污水,水质好坏不重要,混过去就算了。”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汪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个行业从上到下对品质都缺乏追求。
“很多人认为我们没事干”
在6人小组看来,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已站在了十字路口上,他们希望能重新定义这个行业。
“不要再把污水处理厂当作脏东西了,它可以是环境友好的。”曲久辉说,如今世界范围内,污水处理都正处于重大变革的前夜——城市污水处理厂将由单纯污染物削减,转变为资源、能源工厂,相关政策、标准、技术、实践等也正在变革。而这些,正是专家们认为中国污水处理未来发展必须重视的新方向。
然而,在如此粗放的行业环境下,中国真的需要“概念厂”吗?
至少在王洪臣的微信朋友圈里,直言不讳告诉他“建不成”、“不可能”、“虚无缥缈”的大有人在。“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没事干。”王洪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说行业的当务之急是,最简单的污水处理厂都没有钱建,最低标准的污水处理都无法达标,“你们还说要建一个高到不能再高标准的概念污水处理厂,这有什么意义?”
而这在6名专家看来,却正是意义所在。“我们并不指望全国的其他污水处理厂能复制概念厂,但希望它能在理念、技术、模式上引领行业。”王洪臣说,污水处理产业不能再简单“堆积木”,而是需要一个“有显示度的项目”来引领方向。
在6位专家过去半年的设计里,概念厂不仅要圆满实现污染物削减的基本功能,还将转变为城市的废物处理中心、能源提供中心、资源回收中心,甚至是休闲娱乐中心,其产出的水也直接可以从工厂到水龙头,成为一个与社区全方位融合、互利共生的城市基础设施。
在概念厂的众多功能中,低能耗甚至能源自给将是概念厂的亮点。城镇污水中蕴含着巨大潜能有待开发。王洪臣介绍,污水潜能是处理污水耗能的10倍。在欧洲,仅采取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提效改造措施和高效厌氧消化回收能量等传统技术,城镇污水处理能源自给率就可达到60%以上。
不仅是能耗,在资源回收方面,学术界的期望与现实也存在巨大差异。江苏一家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氮磷回收、无机元素回收等概念他们根本没听说过。
在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上,概念厂也希望能一改污水处理厂离群索居的形象。柯兵说,他们希望概念厂能够探索出公众参与的新模式。“关于土地,我们认为未来的污水处理厂最重要的并不只是节约用地,而是必须做到不影响周边土地的使用功能,这可能比它的投资节省效益重要十倍,乃至百倍。”
市场化运作,5年内落地
不看好概念厂前景的业内人士认为,他们是一群象牙塔里做学术的人。
曲久辉深知眼前的困难,他说,希望6人专家委员会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能吸引来自全球的企业、机构和科研人员共同参与。
这是一条市场化的前进道路。王凯军并非没有想过,以申请科研课题的“体制内”方式来实现概念厂计划,但是立项过程的耗时和复杂程度让王放弃了这一想法,“在现有的课题体制下太难,2-3年的申请时间是必需的,即便争取到国家支持,能否完整实现设想也很难说。”王凯军说,从时间、经费和目标等综合考虑,市场化的方式是唯一选择。
融资是一大难题,但专家们对此都表示出了极大信心。他们说,污水处理概念厂的设想提出后,已经有不少污水处理企业伸出了橄榄枝。“对行业领军企业或上市公司来说,这个标杆项目几乎是不可错过的,8亿-10亿元的投资也并非难事,特别是希望以此项目进军国际污水处理领域的公司。”
曲久辉说,2014年专家委员会要做三件事:举行国际和国内的研讨会、提出概念厂的基本框架和切实落实概念厂选址。他们希望,能在2年内完成概念厂的实体设计,5年内建成1-2座概念厂。
而在选址上,专家们同样颇具信心,“地方政府只有支持力度大小的问题,没有反对的理由。”
王洪臣的担心,是能否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执行团队。做过10年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王洪臣心里还没有数,他说一个普通10万吨污水处理厂的筹建至少需要开40-50次技术协调会,那么,这样一个集中大量新技术的概念厂筹建,又需要多少次协调会?王洪臣的答案是几百次会议,和天文数字级别的具体操作。
更重要的是,概念厂还在挑战一些现行的行业政策和标准。以降低能耗为例,目前我国还缺乏统一的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的评价方法,如何界定概念厂的低能耗存在疑问;同时,什么样的标准才称得上是未来20年的可持续水质标准?这些关键指标都待解答。
柯兵说,尽管专家们尚未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过正式沟通,但未来沟通将是必须的。“希望有关部门能从行业准入、排放标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突破现有政策。”王洪臣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