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眼”中的全国人大环资委
“前所未有。”
一年后,想起那个全场哗然的下午,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原副市长段强,说出了这四个字。
时间回溯到2013年3月16日,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代表对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资委组成人员名单进行表决——现场20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目光盯着电子屏,记者席上“长枪短炮”的镜头齐齐聚焦。蓝色电子屏上,数字显示出来:赞成1969票,反对850票,弃权125票。
现场的人群中,出现了一阵波动。回想起那一幕,首次担任环资委委员的段强“有点吃惊”,“我知道会失去一些票,但没想到那么多!”
这一场景的确成了全国人大史上“之最”。全国人大环资委一位工作人员说,“少了1/3的(支持)票,这是历史上没有的。”
有网民总结,“如果上一届环资委是网购卖家,毫无疑问,它收到了‘差评’。”
尽管新一届委员“换血”了一大半,新组成的环资委无可避免地陷入舆论风暴中。环资委成员们,也无一例外地感受到“风暴眼”的压力。 “压力,压力,还是压力。”一位环资委办公厅人员表示。
群众不满意,怎么办?环资委没有懈怠,更没有理由消极。事实上,处于民意风暴眼中的环资委颇为“低调”,近一年来,很少有人知晓它“都去哪儿了”。
段强说,本届环资委大体奉行一个原则:“少说,多做。”
“史上最低”的支持率,让“屁股还没坐热”的新一届环资委,连抢了好几个“第一”。
“委员会3月16日成立,17日就召开主任会,18日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19日,新的委员会就下去调研生态补偿机制工作了。”据介绍,这在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所有专门委员会中,是第一个。
环资委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协助常委会进行《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环资委也抢得头筹。
环资委有关人士称,之所以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执法检查,是因为中国的能源结构中,70%~80%都是煤,煤带来的污染是巨大的,“我们这个选题,是考虑到调能源结构的因素,为‘根治’雾霾打基础。”
然而,发展和节能环保的关系谁先谁后,是历届环资委需要平衡权衡之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真操作起来,谁也不敢这么说。”
在表决器中遭遇了“滑铁卢”的环资委,用段强的话概括,“必须反思教训”。
“这届环资委在一些根本性理念上,已没有分歧。那就是——环境资源问题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关口,不要拿‘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当挡箭牌。”段强说。
段强回忆起一个细节。在某次研究治理雾霾的会议,曾任甘肃省委书记的陆浩委员,也是石化系统专家,他“发出预警”,提出治理举措在“落地”时,除了观念阻力,还可能遇到利益瓶颈,拿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办法更重要。“对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他体会深,也知道应该在哪儿下功夫。”
“我们知道自己的处境,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段强委员说。
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首次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与监督工作,被浓墨重彩地写了出来。
2014年,环资委将在监督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上,继续勉力前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