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可降解地膜”开启新纪元 耕地治污将有法可依

更新时间:2014-03-17 09:24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阅读:1165 网友评论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为目前多个地区正在进行的治理农业耕地“白色污染”行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此前,一篇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新疆地区和烟草行业农用地膜的应用的报道引发了行业高度关注。“我国确实到了必须治理地膜污染问题的时刻,目前生物降解地膜技术已经发展到可进行应用推广的水平。”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表示。

农业耕地“白色污染”严重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资源与环境保护站连续对全疆20个县的农田进行取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农田平均每亩残留地膜量已经达到16.88公斤,是我国平均水平的4-5倍,最高残膜量达48.18公斤/亩,减产量达12%。

上世纪80年初期引入的地膜覆盖技术,曾让我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走出了一条农业高产稳产之路,尤其对三北地区的不良农业气候环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然而,当年促进农业增产的“白色革命”,今日却演变为导致农业减产的“白色污染”。

国内乃至全世界耕地白色污染最严重的当属新疆—棉花主产区。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棉农连续多年大量使用地膜,尤其是为节省成本使用厚度低于国家标准的超薄地膜,地膜容易破碎,且无法回收和清理,成为农田永久垃圾。残留地膜严重影响到作物发芽生长,造成减产。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新疆地区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500万亩,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整个新疆地膜覆盖总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约占全国的1/4以上。

201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召集有关部门召开的新疆农用残留地膜污染问题座谈会上,为治理“地膜残留”,提出加快立法,强化监督;修订完善农用地膜标准;提高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资金补助;扩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范围;将地膜使用及回收纳入全国财政补贴范围;设立地膜回收利用自治区专项资金和补贴政策;加大地膜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加强舆论宣传等八项措施。

从2013开始,新疆投入3800万元实施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项目,首批有12个县市被纳入试点范围,在示范区严格使用标准,引导农民采用厚度0.01毫米以上的地膜,禁止厚度小于0.008毫米地膜的应用。同时通过以旧换新的形式,对农民回收残膜和使用0.01毫米以上厚度标准地膜进行补贴。然而由于这一政策的覆盖范围过小,数千万元资金所起到的辐射作用非常有限。有关专家也认为应尽快修改或重新制定地膜生产的国家标准。

而在全国范围内,我国每年要使用超过110万吨地膜,占全球地膜使用量的3/4以上。我国每年地膜覆盖面积近3亿亩,未来10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仍将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目前,仅有少量的地膜得到了回收,更多的则没有得到回收再利用。随着中国农用地膜使用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可降解地膜应用前景可期

2013年,金发科技在广州市政府的帮助下,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的4个团场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出决定,2014年在14个师的14万亩农田里示范使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地膜,替代目前使用的不可降解地膜;到2016年,兵团将有600万亩农田使用此地膜。

回收地膜和开发可降解地膜是目前世界上解决地膜污染的两个方向。完全生物降解地膜由于其特殊的分子构成,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使用后能在堆肥、土壤、水和活化污泥等环境下,被微生物或动植物体内的酶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这是治理白色污染最便捷的方法。

完全生物降解地膜为农民省去了回收残膜和处理这两个环节,并且生物降解地膜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可以做得比较薄。随着逐年提高的残膜捡拾费、废物管理费用,生物降解地膜的综合使用成本更低。

虽然从2008年开始,云南等一些地方也陆续组织过实验项目,但由国家农业部出面组织的应用示范实验从2013年才开始。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协会内部专家和多家企业在2013年进行了相关的可降解地膜的农田实验,并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农田应用实验总结交流会上研讨验证,并将进行后续实验,未来推广工作也将列入日程。相关应用实验已在河北平泉县获初步成功,并作为黄淮海地区惟一应用试验通过验收。

据了解,目前进入推广阶段的金发科技己建成年产3万吨可降解塑料的产能基地。产品通过了目前最为严格的生物降解标准测试CEN13432,能够在180天内实现降解90%,降解物对植物生长没有任何负面影响。除了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合作,在云南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1年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在云南省10多个州市和地区进行烟草的田间实验。2012年年底,云南省发改委及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完全生物降解地膜表示认可。

据了解,可降解农膜的研发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地区和部门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日前金发科技已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和威宁县签订协议,他们将各开展100亩完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玉米栽培实验及示范;山东青岛将在胶州市胶西镇20亩马铃薯种植中采用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实验;在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市、胶州市、黄岛区各安排富10亩花生实验。此外,山东、河南以及河北省将在6个地市开展花生和棉花种植采用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实验。新疆喀什地区也将在全地区农业种植上开展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实股验与示范工作。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正在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谈,准备在多省的棉花种植上进行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实验工作。

政策将出台 土地治理有法可依

近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表示,环保部正在编制《土壤治污行动计划》,作为土壤治理的纲领性文件,该计划有望年内出台。未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从耕地优先保护、污染源控制、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实行土壤修复示范点、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等5个方面展开。

同时,土壤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已经成立了由环保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委参加的土壤环境保护法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以及由环境法和土壤环境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初步形成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草案)。

政策的积极跟进预示着农业耕地污染治理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新疆、宁夏等地区的针对农业耕地白色污染的专项行动也纷纷步入实施阶段。

分析人士指出,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渐进完善的政策环境指引下,多家企业在可降解农膜实验和推广领域的精耕细作,可降解农膜产业有望迎来爆发期,或将达到数百亿元的市场规模,并成功实现地膜产业的转型升级。

马占峰表示,目前产业规模较小,是造成该产品成本高的原因,限制了市场发展,而市场局限又限制了产业规模。中国塑协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帮助完成生物降解塑料地膜的大规模实验与示范。其次,在新疆示范成功之后,国家应制定长期稳定的财政补贴政策,将全国农用地膜逐步切换为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彻底解决农田“白色污染”。最后,国家制定相应政策,由中国塑协牵头,把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从上游的单体原料,到树脂合成,以及下游制品的加工应用进行垂直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产业链,创造一个新的高科技产业集群,促进该行业的升级换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可降解地膜”开启新纪元 耕地治污将有法可依…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