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避免搞“运动”
自去年“大气十条”颁布以后,全国范围的治理行动全面展开,尤其是大中城市,几乎都制定了多层次、综合性的治理方案,主要措施集中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煤改气)、节能减排、交通污染控制、扬尘控制等。
对于当前的大气污染问题,步调高度一致的防治方案,究竟是否有效,有没有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和环保官员。
——编者
记者:当前各地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方案,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您对此有何预判?
朱彤:当前各地、包括国务院出台的治理方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效果,能否取得预期目标,则取决于多种因素:
其一,治理政策的针对性,首先需要对污染排放源有清晰的了解,目前由于基础资料收集在系统性、严谨性上不足,用单一方法识别调查、识别的污染源,缺乏其他方法的数据支持,导致污染源清单信息不完整、更新不及时。
其二,监测网站资料的分析和使用,目前我国多个部门、多家单位都在进行空气质量检测,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导致资源的很大浪费,很多问题没法说请。
其三,能否打到目标,取决于这些措施的制定是否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以及在执行中是否得到认真、严格的执行。
记者:对于雾霾治理,各地如何才能把握住最实质的问题、最关键的部分?效果何时能够显现?
朱彤:由于导致雾霾的大气细颗粒物来源复杂,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和科学研究基础上,才能真正识别最重要的污染源以及要首先采取的控制措施。
同时,由于缺乏连续、系统的环境观测数据、污染源排放数据,很难说目前各地的治理措施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
各地的控制措施力度都很大,应该看到效果。但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应该花多大的代价取得这些效果,是否有很多代价相对较小、效果更好的措施没有被采用?
记者:对于治理方案中的一些具体措施(比如煤改气,机动车限行)的实施效果,您有什么看法?
朱彤:北京的四环内煤改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这样一个措施,很难在全国复制,主要因为我国的天然气来源不足。
此外,目前北方冬季污染很大部分来自家庭分散式燃煤取暖,这些排放没有任何污染控制措施,需要给予高度关注。机动车限行,效果较难判断,但对公众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需要认真评价是否值得。
记者:您所理解的雾霾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最科学的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清晰明确的路径与方法?
朱彤:空气质量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长期、持续、不断提高目标和标准的努力,需要系统、连续、目标明确的科学研究对政策制定的支持。尤其要避免运动式的做法。
另外,区域空气污染联合控制是一个关键,但目前缺乏一整套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撑体系。
记者:请概述您所理解的科学治霾路径?
朱彤:制定全面的管理框架,建立相应的责任机构,责任、分工明确,花大力气建立源清单,结合大气污染观测及源解析摸清污染来源,明确阶段性空气质量目标,制定详细、具体的阶段性控制措施,严格监督执行各项措施,及时评价各项措施的控制效果并对这些措施调整补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