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区委书记三问“清三河”
为何一些垃圾河清理后水质依旧?“一潭死水”的断头浜怎么治理?垃圾清理后的河道又如何管护?3月22日上午,区委书记孙建华率领区治水办、环保、水利、农经、大桥镇等部门、镇领导,和副区长马纪良一起抽取一条垃圾河,以“解剖麻雀”方式,实地探寻治水良策,推动全区“清三河”工作向纵深推进。
大桥镇由桥村增浜,是列入南湖区301条垃圾河中的一条。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静静的河面看不到一点垃圾,平整过的河岸边,刚种上的小树开始抽出嫩绿的枝芽,整个河浜显得干净整洁。而就在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条又黑又臭的死水浜,岸边垃圾成堆,河面漂满了树枝、尼龙袋。
“从垃圾清理情况看,工作做得还是很到位的,但仅仅停留在感观还远远不够。”孙建华指出,虽然河浜从表面看已非常整洁,环境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河水的氨氮、总磷指标仍明显超标,还属于劣五类水。“究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哪里?毛病又出在什么地方?”
区治水办等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河浜周围情况看,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最大原因还在于该河浜属于两头不通的断头浜,长450米的河浜没有一端通向外河。而在南湖区,这样的河还不少,全区列入整治的301条垃圾河中,有90%左右都属于一端或两端都不通的断头浜。
类似于这样的断头浜又该如何治理?针对孙建华抛出的第二个问题,区环保、水利等部门负责人表示,去年下半年开始,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联合兄弟所,已在新丰镇采用栽植狐尾草的立体治理方式,在花家浜等地进行试点,收到了较好成效。在加强对沿河零星养猪户监管的基础上,这两天将和应用技术研究院接洽,准备引入这一生态治理模式。一旦试验成功,可逐步用于南湖区“三河”的整治。
“南湖区‘清三河’工作力度不小,效果也是明显的,但除了重感观,更要关注对水质的改善,可以通过技术治水,不断改善水环境,从而实现‘清三河’的最终目的。”孙建华强调。在垃圾清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周边污染源的监管,同时对清理后的河道进行后期的跟踪维护。
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近期,南湖区各镇纷纷加大了对河道的监管治理。在大桥镇,已专门抽调人员成立保洁办,同时推行“四位一体”河道保洁机制,并督促相关村积极履行责任。在完成垃圾清理、清淤的基础上,下一步该镇将对增浜开展涵管疏通。
河水有问题,根子还在岸上。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除了河道清理,南湖区还进一步加强了对“五小”行业的整治力度,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关停措施,以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今年全区新一轮的违章猪舍拆除工作也已全面启动,通过一系列举措的推进,力争从源头上减少、消灭对河道的污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