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环境监管“黑洞”如何堵?

更新时间:2014-04-14 21:16 来源:贵阳日报 作者: 阅读:734 网友评论0

监测设备形同虚设,数据失真情况严重……近几年,有关涉污企业数据造假现象不断被曝出。作为国家对污染源进行监控的重要举措,在线自动监测未能杜绝违法排污行为,反而变成一些企业逃避环境监管的惯用伎俩。是在线监测的运作模式为企业耍手段提供“可乘之机”,还是法律漏洞和执法不力让企业“有恃无恐”?环境监管的“黑洞”,如何才能堵上?

在线监测造假

数据可以修改“美化”

在今年年初环保部督察组对12个地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中,宁夏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启元药业被查出在线监测数据出了“问题”:当检查组现场要求企业停运锅炉内用于控制硫排放的喷钙脱硫设备后,锅炉排出气体的颜色和气味都发生了变化,在线监测数据却没有丝毫变化。

在其他地区,此次专项督查也发现类似“监测设备形同虚设,数据失真情况严重”的现象。

“比如把采样管放进一瓶纯净水里,设备监测到的数据就是纯净水的指标,技术上很简单。”宁夏一家在线监测设备运营商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自动监测数据造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数据传输时修改参数,使不达标变达标;二是干扰破坏采样系统,既可在设备采样管上私接稀释装置,也可私设暗排口,甚至直接拔掉采样探头、断开采样系统。

近几年,企业废气、废水自动监测数据出现“失真”现象屡遭曝光。2013年,山东省共查处17家对环境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企业;环保部也挂牌督办15家因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企业,其中华电、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子公司赫然在列。

监测数据造假成本低

形成污染“利益链”

环保人士分析指出,目前由中央和地方配套投入污染在线监测网络的资金已逾百亿元,能够监控上万污染源,但部分企业仍有机可乘,说明当前监测手段还存在漏洞,监管部门仍“力有不逮”。

记者了解到,在线监测设备生产运营商的资质先需通过环保部审批,再经地方环保部门审核招标后,由排污企业自行选择与其合作。

“企业和设备运营商的合作完全是市场化运作,环保部门的职责是对其运维进行监管。”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执法局局长虢鹏说。

运营商为排污企业服务,后者又背负沉重的治污成本,这种利益牵连下的市场化运作难免会产生猫腻。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让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相当于自戴手铐,谁愿意自己铐住自己呢?”

不过,专家认为,法律对在线监测处罚的“模糊”,以及环保部门的“温柔”执法,是企业监测数据造假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我们也很少看到有企业和环保部门责任人,因监测数据造假被追究问责。

让污染“晒”在阳光下

真正切断“利益链”

我国于2007年启动建设环境自动监测体系,意在更加科学、透明、便捷地采集企业排污数据,强化对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水气环境的日常监管。然而,一些企业却利用技术或是监管上的“漏洞”,把在线监测变成逃避监管的惯用伎俩。

受访专家认为,让企业“晒”出污染真相,首先还要从立法上加大对涉事企业的经济处罚力度,降低环境犯罪的入罪门槛。

虢鹏说,应当在法律上明确排污企业为处罚主体,对其监测数据造假的经济处罚额度要远高于超标排放,让违法排放的经济代价大于所得;对设备运营商则应进行行业通报、吊销资质等处罚。同时,要降低环境犯罪的入罪门槛,企业涉嫌数据弄虚作假,构成严重违法犯罪的,应追究企业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一些环保人士还建议,对姑息纵容企业环保数据造假的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同样应严格问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环境监管“黑洞”如何堵?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